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稱,9%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3%的CPI的漲幅這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搭配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告訴記者,對于中國經濟目前的情況,絕大部分的家庭是有承受能力的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陳雨露說:“因為我們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我們的CPI還是處于一個負增長的狀態,而且到明年上半年才有可能由負變正,根據國際慣例來講,這樣的一個物價水平,很難說通貨膨脹已經來臨。”
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陳東琪認為,近期內不會出現通脹。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副院長、研究院陳東琪說:“那么隨著經濟的加快上行,CPI上行的壓力也會增加,所以看時間段,未來幾年的壓力會大一些,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的需求的形成,隨著就業、收入的增長,需求的能力會增高;第二個是存貨供給,慢慢地比去年比今年的消化多了,同時產生的釋放也是在釋放過程當中,所以供求關系會逐步發生一些變化,另一方面國際通貨膨脹輸入的壓力,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強,所以看未來三五年的通脹,會比明年會大一些。”
通脹離我們有多遠?中國經濟將如何承受?
盡管我們宏觀經濟現在面臨的通脹壓力還不大,不過現在很多人都存在通脹預期,對老百姓來說,可能大家的感受更多來自于水電油氣食品價格的上漲,對投資者來說,可能來自于股市樓市的走高,而對企業來說,可能來自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
是啊,大家對通脹的預期,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感受。那么,如果未來出現通貨膨脹,最主要的誘因會是哪個呢?
我們的第三個問題是,如果通脹來臨,您認為最主要的誘因可能是什么?77%的被調查者認為,是貨幣投放過多;此外約有10%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境外輸入;還有10%的被調查者認為是成本推動;另外有3%的被調查者認為是需求拉動。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都認為貨幣投放過多是導致此次通脹出現的首要原因。
經濟學家成思危說:“這是在虛擬經濟高度發達的情況下,可能貨幣經濟一時傳導不到實體經濟那去,傳導到股市和房市里去了,那么股市、房市大量的吸收貨幣,就看不到實體經濟的通貨膨脹了,但是一旦股市、房市下跌,接受貨幣能力減弱,通貨膨脹馬上就會浮出水面。”
記者:“您覺得通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經濟學家武吳敬璉說:“是因為票子攢多了,你聯系到今年的貨幣發行數量,我不知道到十一月是什么情況,一到十月我們的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都比去年增長了30%左右,M1是32%,M2是29點多,都是30%左右,就是說票子的數量,購買力的數量增長了30%左右,商品的供應數量,GDP的增長現在大概在8%左右,從這個對比來看,總需求是大大超過了總供給。”
不少專家認為,形成通脹的原因很復雜,是多重經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過,如果追根溯源,今年天量的信貸規模對推動通脹形成,可能作用最為明顯。
那么,到底是哪些經濟現象釋放出了通脹預期的信號呢?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未來一年中國經濟的宏觀政策總基調如何確定?《經濟半小時》欄目在會議召開之前,對國內百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展開問卷調查,主題就是通脹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也是目前國內經濟界最為關注的話題,因為如果出現通貨膨脹,引發資產泡沫,將給中國經濟走向復蘇帶來巨大難度。那么,目前到底是哪些方面釋放出了通脹壓力的信號?
我們的第四個調查問題是,您認為當前哪一個經濟現象最能表明通脹的陰影,有43%的被調查者認為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瘋漲最能表現通脹的顯現;有31%的被調查者認為水電油汽及蔬菜、食用油價格普遍上漲反映了通脹壓力;18%的被調查者認為答案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漲,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熱錢流入規模創歷史新高。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陳雨露:“所以現在全國各地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和居高不下的房地產價格,還有更加強烈的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的預期,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美林中國區行政總裁劉二飛:“我覺得對老百姓,對通脹,對社會,影響最大的還是老百姓的柴米油鹽,影響我們中國13億人口,對他們影響最大的就是這些日用品,我想大宗商品肯定會傳導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