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業良種工程 建設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農作物改良中心、良種繁育基地、畜禽水產原良種場、水產遺傳育種中心、種質資源場和區域性檢測中心等。
糧食精深加工 發展淀粉糖、賴氨酸、大豆分離蛋白、大豆低聚糖等系列產品。
果蔬加工 發展冬棗、小棗和蔬菜深加工系列產品。
畜禽加工 開發肉禽深加工系列產品,延伸乳品產業鏈。
動物防疫體系 建設和完善區域性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檢疫監督、獸藥質量監察及殘留監控、防疫技術職稱、防御物質保障六大系統。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建設區域性農產品質檢中心和縣級農產品檢測站。
(二)現代加工制造業。
圍繞對接天津濱海新區、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濟南城市圈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承接日韓產業轉移,以構建生態工業體系為目標,以園區經濟為載體,以產業集群化、基地化發展為方向,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利用節能降耗和環保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先導產業、一批集聚效應突出的支柱產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到2010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400億元,比2005年翻一番。
1.優先發展高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是支撐和引領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重要力量。立足優勢領域,以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為重點,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組織實施一批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快形成一批高成長、帶動能力強的骨干企業。
電子信息產業。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加快產品升級換代,促進產業規模快速膨脹,推進信息產業集群式發展,增強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能力。加快構筑全覆蓋、大容量、高效率的信息網絡體系。
專欄11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重點
激光電子產品 發展激光頭、光驅動器、DVD光盤、激光打印機、專用控制芯片等。
新型元器件和高性能電子元器件 發展液晶顯示、等離子體顯示器、光電器件、敏感元器件、新型表面貼裝等元器件。網絡和通信產品 發展機頂盒、智能終端、安全監控、送受話器、智能收費儀器、計算機外設、射頻識別等產品。
軟件和集成電路 加快芯片制造和應用軟件開發,發展集成電路和汽車電子產品。 生物產業。發揮區內生物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實施產業化專項工程,突出發展生物農業、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加快產業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研制的新突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夯實加速發展的技術支撐。
專欄12 生物產業發展重點
生物農業 培育牛羊、小麥、玉米、優質牧草及海產品優良品種,建設中國(萊州、壽光)種谷;科學開發速生楊、光葉楮、苜蓿、野生大豆等耐鹽堿轉基因植物新品種;推進良種產業化。
生物制藥 開發蜂膠疫苗、硫酸皮膚素、環磷酸腺苷(CAMP)、β-葡聚糖凍干粉針制劑等生物藥物;開發治療腫瘤、心腦血管、老年病等新型高效藥物;建設中藥種植GAP、生產過程GMP標準化體系。
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 推廣種植甜高粱,開發生產燃料乙醇,形成50萬噸以上生產規模。開發林木生物質能。推廣應用現代發酵工程技術,開發多功能保健食品。
新材料產業。圍繞信息、重大裝備、新能源、環保等產業發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創新體系,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重點發展熱超導材料、電子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環保新材料,促進產業集聚,加快打造新材料生產基地。
專欄13 新材料發展重點
熱超導材料 發展工業換熱用電力電子模組、工業余熱回收設備、熱管式太陽能三大類產品。
電子新材料 發展大規格硅單晶、鎵基化合物單導體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及器件,開發釩酸釔、鎢酸鉛、大尺寸磷酸二氫鉀等激光晶體制品,實現彩管導電涂料等規模化生產。
新能源材料 擴大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規模,發展汽車用鋰離子、鎳氫等高功率動力電池,研究開發燃料電池及新型儲能材料,建設綠色電池產業基地。
環保新材料 發展新型膜材料、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新型可降解環保材料和水處理藥劑。
其他新材料 開發新型活塞復合材料、納米粉末冶金等新材料。
2.優化發展重化工業。充分發揮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以大型化、集約化、基地化、精細化為方向,以重大項目為龍頭,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嚴格環保準入,強化可研論證,改進技術工藝,壯大循環經濟,著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延伸拉長石油化工和鹽化工產業鏈,促進兩大產業有機結合,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重化工生產基地。加強與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大企業集團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大力發展規模經濟,到2010年石化產業銷售收入2000億元左右。科學合理開發和高效綜合利用海水、地下鹵水和巖鹽資源,提升加工層次,形成深加工系列,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廣魯北化工、海化集團等循環發展模式,加快傳統化工向低排放、可循環、高加工度產業轉變。依托臨海經濟園區,規劃建設一批特色生態化工園區,鼓勵現有企業向園區遷移,新建項目必須在園區布局,實現集聚生產、集中治污、集約發展。
專欄14 化工發展重點
石油化工 重點發展樹脂、橡膠、化纖原料和下游產品,形成聚酯化纖、聚烯烴、炭黑輪胎和丙烯涂料四大產業鏈。爭取規劃建設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
鹽化工 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燒堿、純堿;發展有機氯產品;綜合利用海水、苦鹵資源,開發溴、鎂、鉀系列產品。建設一批百萬噸級濃海水制鹽、萬噸級海水提鉀提溴產業化項目,建設東營大型鈦白粉項目,綜合開發萊州銀海化工區。
3.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技術含量高、關聯度大、產品鏈長、帶動力強,是提高區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量。要用足用好國家優惠政策,大力實施制造業信息化工程,著力提高研發系統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系統集成和關鍵總成技術整體水平,壯大產業規模,培育優勢品牌,形成富有競爭力的裝備制造業體系。
汽車零部件,依托骨干企業和品牌優勢,加強與京津和省內整車生產企業的協作配套,努力提高優勢產品的技術水平,積極開發系列化新產品,壯大企業規模,發展產業集群,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飛機及零部件,依托濱澳鉆石飛機制造、美國恩斯特龍直升機制造以及飛機拆解和改裝項目,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新型合金鋁,加快發展飛機配套產品,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帶動提高精密制造業水平。造修船,堅持走“專、精、特”道路,加強船型開發、船舶設計技術研究,推廣應用計算機輔助造船集成系統技術,開發生產中小型特色船舶,建設專用船舶、漁船制造和維修基地。石油和紡織裝備,依托骨干企業,自主開發和引進技術相結合,重點發展石油石化設備,開發生產系列配套產品,培植壯大石油機械行業,把東營打造成為全國最大、世界知名的石油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以現代化成套高效棉紡設備和機電一體化劍桿織機為重點,加強關鍵裝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提高紡織行業裝備和技術水平。
專欄15 裝備制造業發展重點
汽車零部件 提高剎車片、子午胎、汽車輪轂、活塞、軸瓦等產品檔次,開發抗沖擊底盤、輸油管等產品。推進濰柴年產5.2萬臺歐Ⅲ柴油機、30萬臺轎車發動機、10萬臺重型發動機、2萬臺高檔大型發動機系列項目。
飛機及零部件 推進通用航空飛行器及發動機項目,帶動機械零部件、集裝箱、橡膠制品、電子、電氣、復合材料等配套產品。
石油裝備 發展鉆機、磁懸浮抽油機、通井機、鉆井平臺等石油機械及油氣集輸設備和油田專用汽車。
造修船 提高船用主輔機系統、航行、機艙和裝卸自動化系統檔次,建設漁船、專用船舶制造和維修基地。
農用車 推進濰坊經濟型卡車、三輪運輸車、工程車等項目建設,形成年產100萬輛生產能力。
環保設備制造業 發展風力發電、電廠脫硫、海水淡化等設備。
其他 發展工程機械、燃氣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機電一體化產品、特種電纜、體育裝備器材等。
4.提升發展傳統產業。區域內紡織服裝和造紙比較優勢較大,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要抓住技術裝備更新、工藝革新、產品創新三大關鍵,加快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步伐,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提升發展層次。
紡織服裝。在擴大規模的同時,重點提升行業檔次,發展自主品牌。發展高技術、高性能、差別化、綠色環保纖維和再生纖維,開發生產仿麻、仿絲、仿真等新型功能材料。采用先進工藝和設備,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加快向產品系列化、高檔化、藝術化的精深加工轉變,促進棉紡、化纖、織布、印染、家紡、服裝配套發展,形成整體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
造紙。把調整原料結構、產品結構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技術裝備改造和行業戰略重組,堅決淘汰10萬噸以下小型草漿紙廠。加強用材林基地建設,實施林漿紙一體化工程。推廣蘆葦-造紙-廢水改良鹽堿荒地-蘆葦的循環模式,規模發展葦漿紙一體化,大力發展生態造紙。擴大高檔產品生產規模,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水、低附加值傳統產品。
(三)現代服務業。
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繁榮發展服務業的各項政策,以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方向,創新發展思路,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增強功能、規范市場,開創服務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3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
1.現代物流業。圍繞改善投資環境,服務開發建設,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加快構筑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規模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依托臨港園區、區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產業集聚區和貨物集散地,加快構建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信息兩大平臺,突出發展臨港物流,統籌規劃物流園區,配套搞好集散、中轉、存儲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設,形成多層次、開放式、社會化的物流配送系統。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投資落戶,引導物流企業向規范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發展。積極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水平,建立與國際對接的物流網絡和信息平臺。引導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推進交通運輸業、倉儲業整合發展,拓展物流市場,形成面向京津冀、環渤海地區和東北亞的區域性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