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周年,記者從林業局提供的材料中獲悉,西部地區濕地具有面積大、類型多、分布廣、區位重要、生態脆弱等特點,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濱海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等在西部地區均有分布,總面積達1879.5萬公頃,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 51.5%。其中,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濕地面積925萬公頃,占西部地區濕地面積的49.2%。西部地區的濕地具有保持水源、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功能,特別是分布在青藏高原等地區的高寒濕地,在維護水資源安全和國土生態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中具有極其特殊的作用。
林業局對西部地區的濕地保護高度重視,西部大開發以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西部地區濕地保護和恢復。根據國家生態安全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2006 -2009年,濕地保護工程在西部地區已經實施了55個項目,涉及中央投入38452萬元。同時,在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中,把濕地保護作為重要內容。工程實施極大地保護了西部地區生態地位重要的自然濕地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促進了濕地恢復,加強了能力建設,提高了管理水平,并為地方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帶動了西部地區濕地保護工作的全面發展。
濕地保護體系初步形成。在西部地區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濕地公園等多種保護形式相結合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初步形成。過去10年,西部地區建立了濕地自然保護區78處,面積達610萬公頃;確認了86個國家重要濕地;批準了22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面積達49萬公頃;指定了14塊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20個濕地公園,濕地面積7.8萬公頃,納入保護體系的濕地面積占西部地區濕地面積的35.5%。濕地保護體系建設使西部地區自然濕地保護面積進一步擴大,使區域濕地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對維護我國乃至南亞地區的生態安全,特別是水資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其他區域的濕地保護提供了示范模式。
全社會濕地保護意識進一步提高。通過堅持不懈的開展濕地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公眾和社會各界的濕地保護意識顯著提高。過去人們把濕地看成是荒灘、荒水、荒地,現在認識到濕地是具有生態、經濟和社會等多種效益的自然生態系統,對濕地認識的飛躍,為濕地保護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濕地,愛護濕地,支持濕地保護事業。(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