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堅持特色發展,突出比較優勢,縣域經濟板塊快速隆起。在2009年西部百強縣市排位中,內蒙古有20個縣、市、旗入圍,占西部百強縣市的五分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因地制宜,逐漸摸索出5種縣域經濟發展模式。一是農牧業產業化推進型。許多傳統的農牧業旗縣一方面強化優質農畜產品基地建設,另一方面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走農牧業產業化道路。隨著乳、肉、絨、玉米、番茄等產業逐步做大,內蒙古自治區農畜產品加工業獲得的中國馳名商標達到了22個。二是勞務經濟主導型。一部分貧困旗縣在資本、資源、產業等方面處于劣勢,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富余勞動力。于是他們強化培訓、積極組織,逐漸培育出敖漢、寧城、涼城等保安、保姆等勞務品牌。三是工業突破型。有礦山資源和工業基礎的這部分縣、市、旗,拉長資源開發鏈條,促進產業升級,培育產業集群,率先實現了跨越發展。其中,我國縣市級的“產煤冠軍”準格爾旗排在全國百強縣市的第37位,預計到今年年底,地區生產總值將超過500億元,財政收入超過100億元。四是文化產業型。一些旗縣緊緊抓住獨特民俗、歷史掌故、沙漠風光,辦奇石展、外景地,開發自駕游、沙產業,旅游搭臺工業唱戲,也使經濟板塊迅速隆起。五是都市圈一體化型。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融入呼和浩特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土默特右旗融入包頭市,喀喇沁旗融入赤峰市,霍林郭勒市融入通遼市,通過產業上的專業化分工和優勢互補,實現衛星城和中心城的融合發展、共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