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告訴記者,各級財政部門將大幅增加中央財政“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體制改革專項資金規模,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未來我國文化產業有什么樣的增長空間
為了讓中國從一個文化大國變成文化強國,剛剛出臺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針對產業戰略、園區基地、項目企業、市場貿易等多個重點,制定了全方位的發展框架。而從這些力度空前的政策措施里,我們也能感受到中國經濟對文化產業寄予的巨大期望。文化產業能否擔當起這樣的重任,成為引領經濟的一個新火車頭?
文化部部長蔡武:“那個時候我們文化產業占GDP的總量能夠占到5%,或者5%過一點的話,大概總規模就相當于三萬億元,那文化產業就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蔡部長對記者說,據相關部門的測算。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就業規模將會達到4600萬人,占城鎮就業人員比重的10.4%,不僅僅是文化演出行業的發展和市場增長能夠起到擴大文化消費,培育消費熱點的作用,廣播電影電視的新媒體在內容和技術方面革新也將會對市場消費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
王太華:“我們相信,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電影、電視劇和影視動畫有望實現較大增長,我們國家將由影視生產大國向產業強國的轉變步伐,更加加快;有線電視網絡將實現由小網向大網、由模擬向數字、由單向向雙向、由用戶看電視向用電視的轉變,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中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廣播影視新媒體新業態有望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成為文化產業強勁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有著廣闊的文化消費人群和悠久的文化底蘊,目前中央正在著力于解決文化產業發展受限的瓶頸,在體制上以及在金融政策,都會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給予支持和引導。這位文化產業迎來未來十年的黃金年代創造了基礎。
柳斌杰:“我想文化產業在不出10年就會成為中國重要的支柱產業,現在像北京市,文化產業已經達到11%,深圳市已經達到7%,大城市的經驗說明,文化產業發展的后勁是非常大的,那么振興規劃一旦落實,文化產業不僅會為提升我們的軟實力做出重要貢獻,而且為增強我們的硬實力做出他自己應有的貢獻,這是肯定的。”
張少春:“我認為文化產業發展還處于幾步階段,雖然發展很快,勢頭很猛,但是占GDP的份額還是很小的,和其他產業相比,韓國,日本,我們只是人家的零頭還不到。”
張少春副部長說,各級財政部門將大幅增加中央財政“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體制改革專項資金規模,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半小時觀察:文化是經濟的助推器
文化產業對中國經濟來說,不是一副急救藥,反倒像是一顆藥性溫和但持久的大補丸。它的作用不在于能否能立刻止疼消炎,而在于彌補中國經濟的短板,給經濟發展打開新的空間。畢竟,生產消費行為的不斷升級已經讓文化和經濟的界限如今越來越模糊,好萊塢的影視、蘋果的IPOD、谷歌的搜索引擎、奔馳的SMART,它們當然是商品,但在很多人中間也成為一種時尚的文化符號。它們能被全球消費者普遍接受和追捧,展示了文化對市場的穿透力。對急需調整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的中國經濟來說,怎么給中國制造注入文化內核,給中國創造加上文化助推器,《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給出的答案,不僅著眼于文化產業本身,也為這些更宏觀的問題尋求了解決之道。
在人類還得靠雙腳和風帆穿行世界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從地球的各個角落不遠萬里來到東方,尋求中國精美的瓷器、絲綢。是什么吸引了敢于冒險的商人?追根溯源就是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更有理由讓文化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中國經濟的質量和能量。(記者:鄢聞余、張子賢、郭瑩瑩攝像:李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