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今年以來,在國家一攬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運行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我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減速的趨勢。綜合考慮社會總供求各項因素和上年基數,2009年經濟增速將逐季回升,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左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
中國經濟有望加速回暖率先復蘇
刺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宏觀經濟呈回升態勢
今年以來,在國家一攬子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經濟運行初步遏制了增速快速下滑的局面,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尤其是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9%,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減速的趨勢。一攬子政策的刺激作用和我國中長期發展有利因素將共同推動下一階段經濟繼續回升,預計全年GDP增長8%左右。
去年底以來,國家出臺了4萬億投資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改善民生、穩定出口等一攬子刺激政策,已經對遏制經濟快速下滑、穩定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宏觀經濟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
宏觀經濟呈現出企穩回升態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宏觀經濟增速企穩反彈。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長6.1%,達到10年來季度新低;二季度強勁反彈,同比增長7.9%,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的減速勢頭。
二是政策作用使經濟提前3個月觸底回升。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分析,代表宏觀經濟未來趨向的先行合成指數已在2008年11月份觸底,此后連續7個月穩步回升;代表宏觀經濟同步表現的一致合成指數在2009年2月份見底,3-6月份連續4個月回升,大體可以判斷我國宏觀經濟下滑勢頭已經得到遏制,并開始形成企穩回升態勢。正常情況下,一致合成指數見底一般滯后于先行合成指數見底6個月左右,但在強有力的政策刺激下,這次滯后期縮短為3個月,宏觀經濟提前3個月觸底回升。
三是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外需顯著拖累經濟。上半年,在GDP增長的三大需求中,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庫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凈出口(國外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1%,下拉GDP增長2.9個百分點。
下半年經濟增長將延續回升趨勢
經濟成功觸底回升,但當前的經濟回升基礎主要是庫存調整短周期的反彈,并不等同于趨勢性的經濟復蘇。經濟復蘇的物質基礎是企業開始新一輪大規模固定設備更新投資,其前提條件是產能利用率恢復到正常水平。
下一階段,我國經濟在進一步消化房地產庫存的同時,將面臨消化過剩產能的嚴峻挑戰。世界經濟低迷和全球性產能過剩,將使我國“去產能化”過程任重道遠。對此,我們既要看到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和我國中長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對下半年經濟回升的有利一面,也要看到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和我國長期存在的體制性、結構性問題對下半年經濟的不利影響。其中,有六大因素將影響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
第一,工業生產增速將繼續穩步反彈。2009上半年,工業生產基本完成了“去庫存化”任務,部分產品庫存量下降幅度超過實際需要。下半年,在宏觀經濟與市場需求預期改善的情況下,工業企業將進入庫存溫和回補階段。
下半年在美歐等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觸底企穩的影響下,中國對外出口加速下滑勢頭將得到抑制,預計降幅略有收窄,這將有利于工業出口交貨值逐步回升,促進下一步工業生產平穩恢復。另外,工業生產先行指數PMI已連續6個月上升,3月份以來一直處于收縮—擴張分界線之上。先行指數走高預示下半年工業增長將穩步提高。
綜合分析,初步預計2009年全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比上半年加快1.5個百分點。但這一水平仍低于近20年歷史最低水平(1999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為8.9%)。
第二,下半年投資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經濟刺激政策效應將持續顯現、土地市場升溫提高了地方政府收入和資金配套能力、近期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的通知》及房地產市場的量價齊升,下半年推動投資增長的因素仍然較為強勁,投資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趨勢;但新增貸款猛增勢頭不可持續、企業效益仍在下滑、外需低迷和產能過剩等因素對投資增長會產生抑制作用,投資增速較上半年有所回落。
初步預計,全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約為3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1%左右。由于存貨投資調整主要發生在一季度,預計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逐季提高,投資仍將是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第三,擴大消費政策進一步加力,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繼續穩定增長。一是居民收入穩定將促進消費繼續升溫。在城鄉居民收入穩步上升的影響下,預計下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規模將繼續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