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方國家熱衷于通過抹黑中國來設置一種隱性的貿易壁壘,比如,大肆炒作所謂的中國“毒建材”事件和“中國網絡間諜”。
面對金融危機,俄羅斯總理普京急了。他4月15日公開表示,為支持國企,會命令俄羅斯運輸部門不要采購中國產火車。這顯然有貿易保護主義之嫌,很多中國人深感“不高興”。但普京此舉顯得不夠“高明”,最近,那些高舉“自由市場”旗幟的西方國家更熱衷于設置一種隱性的貿易壁壘:抹黑中國。
所謂的中國“毒建材”事件就是美國媒體近日抹黑中國的一個話題。美國建筑企業萊納房屋公司今年1月向兩家中國石膏板材生產商提出投訴,聲稱這些板材有問題,會散發難聞氣味。由于涉及中國商品,又被懷疑“有問題”,有關報道被不斷熱炒。4月12日,美國多家媒體再次對中國“毒建材”一事推波助瀾。然而,佛州衛生部門的檢測結果認為,該建材“不會引發公眾健康問題”。
此外,抹黑中國的另一個話題是炒作“中國網絡間諜”。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蒙克頓國際研究中心“公民實驗室” 3月29日聲稱,他們發現了一個“基地設在中國境內、大規模的”互聯網間諜網絡。與此呼應,英國最近也傳出了“中國網絡攻擊足以癱瘓英國”的說法。4月8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又報道說,中國的網絡間諜已經侵入美國電網,給美國基礎設施造成安全隱患。但美國計算機專家布萊恩·雷伯斯克4月14日撰文稱,美國媒體此前的報道并沒有什么證據。
樹大招風,此話不虛。目前世界正面臨金融危機,而中國日益突出的作用及難以替代的地位決定它必然成為一個焦點。在全球金融危機遠未見底的背景下,普京公然推行貿易保護自然會引起爭議。于是,一些高舉“自由市場”旗幟的西方國家就力圖推行隱性的貿易保護主義。無論是所謂的中國“毒建材”事件還是“中國網絡間諜”事件的背后,我們都可以看到隱性貿易壁壘的影子。
借質量問題對進口實施限制,是國際貿易中一種常見的貿易壁壘。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大背景下,個別中國商品的質量問題也自然迅速上升為政治問題,一些人更趁機發難,開始妖魔化“中國制造”。本來美國國內經濟就不好,卻還進口所謂“有問題”的中國貨,美國的一些媒體和個別人士自然就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和中國產品。
而通過炒作“中國網絡間諜”來設置貿易壁壘則更具隱蔽性。美國國會曾因此阻撓白宮和其他美國政府部門訂購中國聯想電腦。在中國華為公司被英國情報部門的官員懷疑潛伏控制英國信息網絡之后,一些英國政客就跟風倡議讓值得信賴的英國本土企業取代該公司的業務。其實,華為公司在澳大利亞早已有過同樣的遭遇。澳大利亞媒體曾刊發消息稱,“國家寬帶網絡工程熱門競標者可能帶來中國間諜”,直指華為公司,其背后既有西方世界對中國企業先入為主的偏見,也有競爭者利用在西方盛行的“中國威脅論”成心攪局。
4月初在倫敦召開的20國峰會上,各國有一個重要的共識就是,金融危機當前一定要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一些國家自作聰明地利用抹黑中國的方式來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其行為無助于世界經濟的復蘇,也必將損害自身的利益。(趙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