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國人為什么非要買沃爾沃?是不是我們真的富裕到了如此地步,覺得拿下“去年稅前虧損高達15億美元、欠福特汽車35億美元未償貸款”的沃爾沃是小菜一碟?專家指出,除了眾所周知的沃爾沃品牌及其汽車安全技術會大大提升中國車低質低價的形象外,或許還有一個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強烈的大國意識。中國在古代曾經輝煌了很多年,中國在近代又曾經沒落了很多年,如今,全球都在鬧經濟危機,只有我們的腰包是鼓鼓的,只有我們在保持快速增長,潛伏了那么多年的泱泱大國之氣是不是也會重新振作?在全球經濟特別是全球車市萎靡不振之際,中國經濟和車市的一枝獨秀,可能會讓“不差錢”的中國人感到,該是我們當老板的時候了。要真的是這樣,拿下沃爾沃幾乎不會有什么問題。但要真的就這么拿下了沃爾沃,人們就有理由擔心,聯想收購IBM的故事會不會重演,會不會過上個三五年,像上汽那樣,突然發現,幾億甚至幾十億美元打了水漂。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楊力強曾干脆地說:中國目前尚無一家汽車企業具備并購沃爾沃這樣的豪華品牌的實力和能力。這種實力不是資金實力,更多的是看不見的軟實力,比如歷史和品牌積淀、研發能力、核心技術、渠道競爭力等。
據報道,吉利汽車收購全球第二大自動變速器公司得到了中澳兩國政府的認可及大力支持。比起收購沃爾沃來,這樣的收購讓人放心多了。(李東穎)
●聲音●“走出去”才是硬道理
前不久,商務部發布的對外投資辦法,為中國企業包括汽車廠商該不該“海外抄底”的舉國爭論添了一把硬柴。
一些人士不顧商務部發言人在發布新對外投資辦法時的明確表態,堅稱不應該把商務部的行動當成是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家在國內頗具影響力的電視媒體在節目中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在目前中國經濟內憂外患的情景下,相信政府部門規范管理境外投資并非意在鼓勵“抄底”,而是為了讓管理程序更加規范、更加高效、更加透明,讓責權利更加明確。他說,國內媒體和企業不能誤讀商務部的這個管理辦法,不能簡單地理解成鼓勵“抄底”。
據報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在發布新的對外投資辦法時說,這個辦法將進一步改革境外投資管理體制,推進境外投資便利化,大力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不用多作解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非常明確,就是:大力支持“走出去”。這還怎么“誤讀”呢?當然,“走出去”時一定要“謀定而后動”。幾個月來傳出多少中國車企跟沃爾沃談判的消息,又有多少遭到了否認,無不顯示企業家們是在“謀”,而且是“密謀”。
毋庸置疑,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腳印歪歪斜斜的居多,“走投無路”的也不在少數。但是,這不是“縮回來”的理由。走得漂漂亮亮的也大有人在啊,像萬向集團。大的背景是,中國企業在三十年改革開放中積累了大量資本,學到了大量投資經驗,引進和培養了大批外貿及國際化人才。中國企業已經有了“走出去”的基本能力。而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讓許多西方企業陷入了極大的經營困境,這就給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基本條件。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但愿學者們多提供“走出去”的方略,少嘟囔“快回來”的贅言;多像王岐山副總理那樣一針見血地指出“走出去”的坎坷所在,別膽怯地只顧說“聯想讓IBM拖累了”、“上汽不該收購雙龍”這樣的泄氣話。
“走出去”是硬道理,“怎么走”要多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