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大戶”總動員:“引進來走出去”時機千載難逢
記者 鄭迪、王云輝
2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下稱《規劃》)。
在當前國際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調整的形勢下,該《規劃》把完善產業體系、立足自主創新、以應用帶發展確定為今后三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三大重點任務。
電子信息業是我國的外貿出口“大戶”,其占全國出口額的30%以上,其本身的對外依存度也超過60%。全球市場需求萎縮,中國電子信息業顯然難以置身度外。但客觀地說,金融危機的爆發,只是起了“放大和加速”的作用,這個產業幾十年跨越式發展所積累的深層次問題,尤其是產業結構升級與創新,已然無法回避。
泥沙俱下,大浪淘沙。
2月20日,本報專訪了《規劃》方案的權威制定單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溫建偉博士和喬標博士詳細解讀了《規劃》出臺的背景、產業振興思路,以及各項重大工程的來由。
不僅僅是金融危機
《21世紀》:無庸諱言,此次《規劃》出臺的一個大背景就是全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和轉型造成了哪些實質的影響?
溫建偉:目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進一步加深,國際市場總體需求低迷,國際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發展形勢相當嚴峻,具體來說:
一是電子信息產業增長速度急劇下滑。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7月以來,銷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單月增速從年初的17%急劇下滑到當年10月的1.9%。加之金融危機對電子信息產業影響的滯后性,預計2009年產業形勢會更加惡化,銷售收入增速面臨繼續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的可能,對GDP增速的負面影響將十分顯著。
二是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收入約占全行業收入的1/3,近年來增速一直高于全國外貿出口增速,但2008年下半年以來,電子產品的出口形勢急轉直下,增速從5月的32.6%下滑到10月的12%。
三是電子信息產品的外資利用率大幅走低。外資企業一直是拉動產業投資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投資和收入占全行業比例分別達到57%和80%。受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2008年利用外資額同比下降14%,外資企業收入增幅比全行業低4.4%。從全球范圍看,IT跨國公司受沖擊較大,其海外投資可能收縮或調整,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不可低估。
四是電子信息產品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困難重重。電子元器件行業增速下滑,鋁電解電容、印刷電路板等領域的企業訂單減少過半,彩電企業出口增速由2008年二季度的20.3%下降到四季度的0.6%,預計2009年國內骨干彩電企業出口額將減少35%。2008年移動通信基站、程控交換機產量均出現負增長,手機產量增幅下降18.9%;計算機2008年銷售增速逐季下滑,個人電腦產量增幅同比下降19.5%;集成電路產業增速預計2008年第四季度將出現近1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中芯國際、華虹NEC等骨干企業出現巨額虧損。
《21世紀》:在跨國公司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背景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的加工制造基地,但也面臨著產業升級的迫切壓力,也就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規劃》對此是怎么考慮的?
溫建偉:實際上,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一直是在不斷的調整中發展壯大的,比如,回溯到“七五”計劃,電子工業部就明確提出了“從消費類產品入手,促進電子工業經濟良性循環”的方針,并組織實施了彩電國產化工程,奠定了民族電子工業的基礎;“八五”期間程控交換機專項和“九五”移動通訊專項的實施,使我國通信制造業得到飛速提升和壯大。“908”、“909”等集成電路工程的實施,使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實力大大增強。“雙加”、“國債”等項目的實施,使我國新型元器件、計算機與網絡產品等的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應該說,當前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也是保持產業結構調整的歷史延續性,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需。
2006年,即“十五”末期開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進入一個深度調整階段,這既是全球產業競爭加劇的結果,也是我們自身謀求創新、發展、升級的主觀要求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產業結構、利用外資、國際化方面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剛好加劇了這種變化,放大了這種結果。
《21世紀》:也就是說,產業的結構性問題在新形勢下更加突出。那么,在內外因素共同作用背景下出臺的《規劃》,對今后產業升級發展有著怎樣的具體思路?
溫建偉:金融危機的爆發,只是客觀起了放大影響、加速推出的作用,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還是立足于國家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即抓住市場機遇、加快產業調整步伐、促進產業升級發展。
《規劃》中提出的三大任務,都暗含了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和長期部署。在繼續沿用“十一五”規劃的發展思路的同時,又針對現實社會經濟環境在內容上有所細化,實施力度有所加強。
一是完善產業體系,借機打造完整產業鏈。通過實施大公司戰略提升硬實力,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擴大規模經濟效益,力爭占領產業鏈;二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話語權,突破核心技術與產業發展瓶頸,全面打造軟實力;三是以應用促發展,以兩化融合帶動產業發展,一方面是為產業發展拓展更廣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則是鼓勵業務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創新,為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營造環境。
《21世紀》: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環境下,振興規劃為產業發展設計了哪些具體的突破方向?
溫建偉:一是加速了產業轉移的步伐,明確了“引進來”的好時機。比如在平板電視行業,積極推動海峽兩岸的深度合作、引進日韓液晶面板核心技術等都是產業突破的明確思路。
二是創造了“走出去”的客觀條件,現在正是打破國家貿易壁壘和技術壟斷的絕佳機會,支持像中興、華為這樣各行業骨干企業拓展更大海外市場。
三是把內部壓力轉化為動力,加速產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產業升級速度和結構調整的步伐。
四是改變以往以高校為主的科技創新模式,推動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模式,提高企業自身市場生存競爭能力。
不同行業不同思路
《21世紀》: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六大重點工程,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溫建偉:電子信息產業覆蓋門類廣,各產業自身發展特點、面臨的問題、所處產業鏈發展階段等都各不相同。這次調整振興規劃涉及集成電路、平板、新一代移動通訊、數字電視、計算機和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服務等主要方面,對不同行業采取了不同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