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張廣欽心情舒暢。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振奮”。
張廣欽,現任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會長、曾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在中國船舶工業界,張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讓張廣欽倍覺振奮的,是新近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的《船舶產業振興規劃》(以下簡稱《振興規劃》)。
“船舶工業正處于從做大到做強的關鍵時期。金融危機加劇了船舶市場的變動,”張廣欽說,《振興規劃》的即將出臺勢必加快產業轉型、整合,這個效應會在2009年上半年顯現出來。
坊間傳聞,《振興規劃》可能將在全國兩會前后正式發布。
張廣欽駁斥“中國造船已成重災區”
2006年以來,船舶工業“脫離”裝備工業,成為一個“獨立”產業。然而,當下,這個行業正被一種恐慌情緒籠罩。
“中國已成造船業重災區?這是媒體制造的一種假象?!闭f這句話時,張廣欽言辭強勢、態度堅定。
據2008年12月份新加坡太平洋航運(Pacific Carriers)公布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全球被取消的新船約為382艘,其中241艘是干散貨船,中國船廠被取消的約占總量的一半,初步統計約197艘船,合計1966萬載重噸,這個數據超過了2007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正是這則信息被境內媒體廣泛摘用,并由此得出結論——中國造船業遭遇撤單風暴,撤單量占全球1/2,中國已成為造船業的重災區。
張廣欽對新加坡太平洋航運披露的數據表示了質疑,“這個數據夸大了‘期船’撤單的數量!我們通過調研掌握的信息是,目前全國范圍內撤單的船舶總量,合計約250萬載重噸左右,2008年完工的船舶總量是2881萬噸,這樣來看的話,撤單量低于10%。如果以手持訂單總量來量化,撤單的比重是1.5%。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撤單?合同已經簽署,保函已經出具,預付款已經給付,廠家已經開始生產,這種背景下的撤單才是值得關注的。如果硬是把那些沒有合同體現的配套企業的生產信息也統計在內,數據自然會被擴大化。”
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張廣欽坦言,“2008年新承接船舶訂單581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了40.9%。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嚴峻事實。但中國的船舶工業遠未到媒體渲染的那種舉步維艱的地步。”
事實上,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令亞歐航線、地中海航線、北美航線等缺乏貨量支撐,紛紛出現運力過剩的現象。不少航運公司紛紛縮減航線、更換船型、降低運價以維持運營,航運市場景氣度驟降直接影響到船舶需求量。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預計,2009年我國新接訂單僅為2000萬至300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8.4%至65.6%。
“金融危機的爆發,令船市大蕭條提前到來,也使原本可能被吹得更大的‘船市泡沫’提早爆破。金融界已將造船業列為高風險行業,僅對實力強、風險小的骨干企業留出一道“門縫”;海外船東在采取棄船行為時,對部分實力、規模較弱的民營船企,也表現得毅然決然,這無疑將使一大批中小企業被送上‘斷頭臺’。”太平洋造船集團董事長兼CEO梁小雷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未來的2~3年將是造船業最艱難的時期?!澳軌虼婊钕聛聿⑶疫€有余力的企業,就有了整合別人的可能性。”
振興規劃扶大做強
2008年7月,張廣欽和他的同事曾奔赴浙江、江蘇、遼寧、山東進行調研?!敖訂瘟肯陆?,外部詢價減少,引起了我們的警覺。保生產、保訂單、保增長、保盈利,是船舶行業的重要任務?!蹦谴握{研的情況,成為張廣欽向國家發改委“匯報”船舶工業狀況的重要依據。
在長城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徐星月看來,《振興規劃》在政策層面給予了造船企業諸多“確定性”,其中對造船企業構成實質性利好的有兩條:增加信貸和金融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將現行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長到2012年。
不過,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民船處處長由淑敏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由此斷言船舶整合浪潮還為時過早?!啊墩衽d規劃》有兩層含義:穩定產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這是由國家發改委主導、工信部配合,協調、統籌各方意見的結果,旨在政策引導,當然希望以此加大行業整合的力度,但還不能據此斷言船舶產業整合浪潮已經到來?!?/p>
作為船舶工業的龍頭企業,中船是否會加大行業整合力度與進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辦公廳主任王義庫并未對此給出明確回應。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文軍參與了《振興規劃》的規劃起草過程,“規模弱小、抗風險能力差的企業必然要被市場淘汰,就是要抓住這次市場調整的機會,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使產業發展主體更健康,規劃也提出引導和支持中小船舶企業調整業務結構,中小船廠可以結合自身條件,發展中間產品制造、船舶修理,或特種船舶制造等業務?!?/p>
期待強制性措施保障
參與規劃起草期間,張廣欽“領銜”的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對我國船舶工業現狀進行了一次詳盡的摸查。
“調研基本摸清了家底,我國現有3000多家船廠,現有的以及即將竣工的船舶產能在6000萬載重噸左右,還有2000多萬載重噸處于‘有規劃、準備上’的狀態。我們測算過,經濟復蘇之后,全球范圍內每年的船舶需求量在1億載重噸左右,中國船舶工業拿到30%的份額也就是3000萬載重噸??梢?,我國船舶工業已經嚴重產能過剩。結構調整、并購重組、行業整合、產業升級是一種必然,金融危機加速了這一進程?!?/p>
2009年“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將是中國船舶工業的三道難關?!墩衽d規劃》設定的調整期為3年,試圖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中國船舶工業的隱憂——產能過剩和粗放型增長。
“對于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船舶制造業來講,部分民營造船企業因其規模弱小、技術薄弱、創新能力不足、人力資源緊缺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其發展后勁。在這一輪產業升級過程中,難免會陷于尷尬?!绷盒±渍f。
但江蘇省國防科工辦副主任毛靈光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達了他的擔心:“《振興規劃》是一個美好的愿景,比如淘汰老齡船,這必須有強制性措施保障,否則難以實現淘汰落后產能的良好初衷?!保◤堃恚?/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