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在深度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也牽動著中國經濟的敏感神經。這場危機究竟會對中國經濟有多大影響?新近出臺的4萬億“擴內需、保增長”計劃何時能夠真正顯現效果?近日,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在接受《市場報》專訪時表示,一年后,中國經濟將重回正軌。
《市場報》:目前,金融危機在全球的影響仍在深化,從歷史的角度看,應該如何“定義”這場危機?
范劍平:在經濟學上,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就是經濟衰退。
根據公布的數據,現在歐洲、日本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陷入負增長,美國則已經持續了三個季度,并且預計四季度負增長的幅度會更大。歐、美、日世界三大經濟體同時陷入負增長,這在歷史上還沒有先例。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形成一種共識,就是當今世界遇到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甚至會發展成經濟蕭條或者經濟危機。
《市場報》:那么,這場危機究竟會給我國帶來多大影響呢?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怎么樣?
范劍平:對中國經濟來講,可以說是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嚴峻的外來沖擊,而且這個沖擊大大超出預期。
外貿出口方面,從表面上看,我們用美元來計算的出口總額增長速度依然不低,但如果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考慮進去,以及把進出口價格上升的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我們的實際出口用集裝箱來衡量,現在是個位數增長。鹽田港集裝箱今年的吞吐量已經是負增長。
金融危機全球蔓延,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最深。9月份,我國的發電量居然只增長了3.4%,比上年同期增幅回落了9%。當時覺得是因為奧運期間采取的一些限制性措施。但到了10月份,我國的發電量出現了負增長,工業增加值增幅進一步下滑到8.4%,整個經濟過快下滑的勢頭已經形成。
企業效益也在明顯下降。第三季度,很多行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比如鋼鐵、有色等,出現了“小麥比面包貴”。鐵礦石是高價買來的,但鋼材價格大幅下挫,每噸鋼材全國平均虧損1200塊錢;電解鋁每噸平均虧損4000塊錢,電解銅虧損5000塊錢。
財政收入也在減少。上半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長了33.3%,但到9月份就只剩下3.1%,其中中央財政還首次出現了負增長。10月份,中央、地方加在一起負增長0.3%。出現這么大面積的財政收入負增長,在改革開放以來是很少有的。
《市場報》:為使經濟實現“軟著陸”,國家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保增長的措施,啟動了4萬億投資計劃,您如何評價這些措施?
范劍平: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大大超出了預期,但應該說,我國應對這場危機見識早、動手快。
中央亮出的擴大內需十大舉措,4萬億的投資規模,遠超很多人的預期。
從擴大投資來講,亞洲金融危機時著眼于積極財政經濟政策,主要是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由國家配置資源,搞了很多國債項目;而這次是兩條腿走路,同時推出了增值稅轉型的減稅方案。目的就是對企業設備更新改造、擴大投資給予財政上的優惠,調動企業投資的積極性,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辦法來提高投資效率。
其實,此次擴大內需,最根本的是擴大消費需求。中央明確提出要把擴大消費需求與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結合起來,意思就是說,要想讓老百姓敢于消費,首先政府要敢于調整政府、企業和居民三方面的分配關系。改革開放30年來,城鄉居民的收入長期低于GDP的增長。過去講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但有人說實際是“兩匹壯馬加一匹瘦驢”,所以這次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要從根上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我們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現了雙擴張的政策,這表明我們的政策已經提前開始應對未來更加困難的局面。
《市場報》:在擴大消費需求方面,我們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范劍平:國外遇到危機,紛紛都是裁員減薪,中國卻反其道而行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要求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就業局勢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來抓。要求國有企業首先要帶頭不裁員,對招收新員工的企業給予政策支持。
這次財政政策還明確提出要提高農民收入、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城鄉低保人口的補助水平等等,都意在通過增加百姓收入來拉動消費。
《市場報》:企業眼下所遇到的困難還會持續多久?我國經濟何時能夠回到正常軌道?
范劍平:眼下,有些企業的投資預期可能正在由樂觀變得消極,還有的可能遇到了資金周轉的困難,有些行業在大范圍虧損,所以可能會放慢擴張新項目。但是對企業來講,眼下是一個投資成本最低的時期,不僅資金成本很低,而且原材料的價格也很低。
對未來形勢,我們一方面要看到沖擊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根據我們的預測,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還處于一個慣性下滑的過程中,但是只要中央目前的政策落實到位,明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就可以止跌甚至回升。到2010年,不管世界經濟多么糟糕,僅僅靠我們國內投資消費內需,就可以使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正常運行的軌道上來。其實,所謂危機,有“危”也有“機”,對于中國來講,這也是一次加快提升我們在國際經濟中地位的難得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