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安排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
這次會議已經被經濟界人士期待已久,會議被認為是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下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定調。此次會議強調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財稅、信貸、外貿等政策措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部署相當于“救市”
此次會議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了多方面嚴峻考驗,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了特大自然災害和世界經濟金融形勢急劇變化造成的沖擊,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指出,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際經濟環境中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對我國的影響逐步顯現,國內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下降,資本市場持續波動和低迷。我們既要充分估計國際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深刻認識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增強憂患意識,又要正確認識我們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信心,冷靜觀察,多管齊下,有效應對,努力把好的形勢鞏固和發展下去。
有關專家認為,此番表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表明,對四季度的經濟工作部署就是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一系列的工作安排也相當于“救市”之舉。
此前10月16日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的下行趨勢,已經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正在研究并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這些政策有希望能在11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得到兌現。
以“保”為主
從今年年初中央經濟工作中提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從“一防”轉向“兩防”(即在繼續“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同時,要“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到7月份將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大政方針確定為“一保一控”(即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再到四季度,整個宏觀調控方面已經轉向重點保持經濟增長,保字優先。
發生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在兩方面,一方面,今年國內一系列重大災害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對內部經濟產生了沖擊,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形勢的惡化也成為影響國內經濟的因素之一。
相比此前的宏觀政策,此次會議精神提出更加“靈活”的經濟政策,為中央和地方一些鼓勵和推動經濟增長的創新和靈活政策提供了依據。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表示,如果將今年以前的宏觀經濟形容為一條航線,那么今年10個月以來,經過多次調整之后,目前的政策已經可以看到方向性的轉變,“雖然談不上180度轉彎,但至少轉了100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7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被多次強調。而此次會議僅僅提到“同時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但并未著力筆墨,可見保經濟增長之心切。
財稅確保三駕馬車
如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此次會議安排的10個方面主要工作公布了解決方案。
10個方面的工作前四項內容分別是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及盡快出臺振興奶業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加大投資力度。其實均為保證“內需、外貿和投資三駕馬車”。另外,10項工作中有兩項均涉及乳業,一為乳業振興、二為乳業監管。由此亦看出,政府對乳業重新恢復信心和出口的決心。
國家統計局明天將公布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這次提前發布引發市場對數據發布后推出宏觀調控政策的猜測,“三駕馬車”的動力如何頗受關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實質性已經為即將出臺的力保內需、外貿和投資的政策做了鋪墊。
會議中也透露出保經濟增長的后續政策將主要涉及財政和稅收方面。
在10個方面工作中,諸如農業補貼、中小企業財政支持力度、出口退稅、財政增收節支、降低住房交易稅費等等,均是明顯的財稅政策。而最近受到金融危機沖擊,不少進出口企業又現倒閉,將直接影響到就業和社會穩定,中小企業財政支持和紡織品出口退稅等政策均是為了確保目前的增長和就業。
只字未提“抑制通脹”
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內容中只字未提“通貨膨脹”,并且認為,物價總水平漲幅得到控制。從今年召開的歷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來看,對通脹的表述也是逐漸“減力”。
有關專家告訴早報記者,通脹的表述和CPI的走勢相呼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CPI同比上漲4.9%,創出14個月以來的新低,而7月份該數據還是6.30%。此前的2月份,CPI數據曾創出8.7%的12年新高,但從5月份以來,CPI開始逐漸回落。
不過,此次會議并未忽視物價問題,在10個方面工作中就包括要“繼續控制價格上漲”,這也表明中央對通脹并未松懈。
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為直接拉動內需
認真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制定并發布增加各項農業補貼的方案,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做好糧棉收購工作,盡快出臺振興奶業和穩定生豬生產的政策,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對于農民而言,這是一條絕對的利好消息,一來要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并且還是“較大幅度的”,二來要“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而在糧食連續五年增產的背景下提出這一點,未雨綢繆之意明顯。
今年以來,由于農資價格節節上漲,農民種糧成本增加很快,提高最低收購價、增加補貼早已經呼聲很高。而農民收入問題解決了,對拉動內需也是促進。南京財經大學李全根此前曾表示,中國的糧食3-5年不會出太大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由于耕地面積的減少,農民種糧積極性不足,形勢是嚴峻的。
而奶業重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也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表示,振興奶業的關鍵還是要盡快恢復市場。當前,政府要在刺激市場消費、刺激乳制品企業加工上多下工夫,對于參與處理消化過剩奶源,承擔一定風險的乳品企業給予一些短期流動資金的信貸支持,或者稅收等方面優惠政策。他表示:奶源方面,盡快走上規模化和奶源優質化的生產模式,推廣奶農合作社的模式,數十家養殖戶帶牛入股;產業政策方面,之前的產業政策傾向于幾個主產區、幾個大企業,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涉事企業的規模越大,對上游奶農和下游市場的影響也就越大。政府在制定奶業振興政策時,要從中吸取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