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產業鏈條、擴大就業、改善居住條件,房地產業功不可沒。一個健康的穩定的持續發展的房地產市場,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同時,穩定房價,實現房屋結構和供應結構的多樣化,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需要,又是當前房地產業急待解決的迫切問題。在當前內部困難不少,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樓市將何去何從,消費者的購房心理及未來價格趨勢怎樣?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近日,本報記者對京、滬、穗三地房價做了深入調查,敬請讀者關注。 ——編者
北京:交易量到了冰點
本報記者 王煒
剛剛過去的9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比舉辦奧運會的8月翻了一番多,并在最后一周出現明顯反彈。盡管如此,整月成交量仍比去年同期下滑近20%。
國慶黃金周和其后的第一周,成交量沒有延續9月底的漲勢,反而每況愈下。記者通過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公開的數據計算,今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的兩周內,北京市商品房期房成交共4912套,平均每天成交約351套。2007年的同一時間段,即10月1日至10月14日,共成交6259套,平均每天447套。今年比去年同比下降21.5%。
“市場比我們最悲觀的預期還要糟糕,很可能就錯過了今年最后的一次機會。”北京某房地產公司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國慶期間,該公司位于西四環的樓盤推出一大批八折起的特價房,雖然有100多人認購,但至今為止,簽約的不足20人。“看的多買的少,消費者不買賬,交易量幾乎到了冰點。”
央行上月末公布的第三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未來3個月內打算買房的北京居民不足10%,低于全國13.3%的平均水平,創下了此項調查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交易量的惡化恐怕還會繼續。”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前兩年北京房價暴漲,超出了大多數老百姓的購買能力,累積了一定泡沫,市場有調整的需要。去年以來北京市對住房保障工作加大投入,緩解了一部分急于買房人的需求。近期萬科、恒大等龍頭房地產企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率先開始的降價活動,推倒了市場的多米諾骨牌,人們都在等待這股降價風吹向北京。同時,奧運會結束加劇了關于“奧運后北京房價將下跌”的預期。
眼下,北京市場上幾乎所有項目都在采取打折、特價房等方式“變相降價”。相對于上半年普遍采用的買房送裝修、送家電、送汽車、送物業費、送停車位等方式,前者更直接更實惠,也更容易被購房者接受。
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多數樓盤的打折和特價房,都附加著較為苛刻的條件。比如一次付清打八五折,首付五成打九折等,大多數購房者并沒有能力一次性拿出上百萬元的全款,因此能得到的折扣很少。有的樓盤則只有指定戶型才能享受折扣或特價,但仔細觀察,發現特價戶型要么面積特別大、總價難以承受,要么戶型、樓層、朝向等較差,讓人難以接受。
10月14日,在東四環慈云寺橋某樓盤售樓處,一位近期看了十幾個樓盤的齊先生告訴記者:“我都是沖著開發商打的誘人的廣告去看盤的,有的樓盤甚至說五折起。結果卻發現,我自己看中的,小戶型、朝向好的房子,基本上價格比較堅挺,能得到的優惠不多。”
但齊先生仍然認為,比起自己3月份看房時的感覺,現在的優惠方式確實明朗了許多,甚至有了一定議價空間。“前幾天在青年路附近看的一處樓盤,開盤價18000元/平方米,今天銷售經理打來電話說,16500元/平方米也可以簽合同。”
“觀望者都在等待樓市出現‘最后一降’。”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想買房的人之所以遲遲不出手,就是因為現在開發商仍在“死扛”價格。對大多數開發商而言,目前的成交量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度過這個冬天。隨著年底回籠資金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除了普遍的、直接的降價,別無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