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關村一家科技企業上班的小佟發現這個月拿到手的薪水多了500元錢,公司告訴他這是“CPI補貼”,用來緩解員工因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拮據。記者調查了解到,在應對物價上漲對員工生活的影響上,北京一些企業雖然沒有明著漲工資,卻想了一些臨時性政策解決員工的生計,其中就包括了這種名為“CPI補貼”的福利。
低收入白領吃飯成問題
中午的盒飯從10元變成15元令許多上班族開始犯難。在一家民營企業做文秘的王燕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每月薪水2600元,飯費就要花去1000元左右,加上租房,交通費,電話費每月都不得不當月光族。
當吃飯成為問題的時候,企業不得不考慮漲薪。據薪酬調查機構太和顧問最近一項調研顯示,今年有71.4%的企業在已經完成的薪酬調整中參考了CPI的因素。企業原定薪酬增長幅度多數為6%至9%之間,有74%的企業會根據CPI增長再度調整薪酬增長率,平均再度增長的比率在3.72%。國有和民營企業考慮CPI因素較多,外企因為工資基數高,普調受海外方面限制,考慮因素較少。
補貼名目花樣百出
目前,針對CPI上漲,很多企業開始提高膳食補貼的標準或者為開車的員工提供燃油補貼,還有些企業定期發放購物卡,這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方式是設立“CPI補貼”。“為什么這個福利不叫油補也不叫飯補,要叫CPI補貼?”小佟所在那家科技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主任告訴記者,這里面有很大學問。首先,這種臨時性福利造成的薪酬增長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既然叫“CPI”補貼,就帶有臨時性色彩,企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如果CPI出現下降,則可以隨時取消。“企業的工資體系雖然每年調整,但如果因為CPI增長大動工資結構,將來降薪就不容易了。”
薪酬增加位子減少
加薪是一場企業與個人的價值博弈。太和顧問的調研可以看出,絕大多數企業受到新員工招聘時成本上漲的影響,大部分企業薪酬增幅已經或即將高于往年。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揚在某論壇斷言:我國工資進入上升區間,未來工資將持續上漲。對此,有關專家表示,如果用工成本增加,企業會考慮降低人員數量,即只留下核心人員。可以預見,隨著薪水的上漲,未來的上班族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競爭。
薪酬專家王知白告訴記者,此次薪酬增長中CPI所做的貢獻不足三分之一,落實到一般員工的工資單上也就是100至500元的變化。與其說對改善生活質量有多大的幫助,倒更不如說是為了維護公平性的一種補償。因此,在未來薪酬壓力醞釀的人才大戰中,只有真正有能力、能為企業創造利益的核心員工才有可能獲得更高薪酬。(記者傅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