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跌跌不休”
以近期成為降價風暴中心的上海為例,受到成交量持續低迷、“地王”遭遇退地風波、市場預期空前下降等種種因素影響,7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價一下子從6月16988元/平方米的今年以來最高位,降至與3月價格水平相仿的12824元/平方米,32.47%的跌幅創下了今年來最大。
業內認為,價格下調正是受到樓市內“降價風”的影響。“與此前降價樓盤多集中在外圍區域且以中小開發商為主的情形相比,從7月開始,萬科、金地、大華等主流開發商紛紛放低身價,雖然8月的成交均價略有回升,但8月底以來這些開發商的降價措施更加大張旗鼓,所以,有人預計在8月之后整個樓市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價格調整。”新聚仁機構的分析師稱。
樓市“價格戰”白熱化的趨勢已經日漸明顯。有開發商內部“橫向”的擴散,如萬科近期相繼在上海、杭州、南京的樓盤進行集中優惠促銷;也有開發商之間“縱向”的競爭,如萬科的“先下手為強”使得其他開發商感到無法獨善其身,大華等其他開發商也開始在上海高舉降價大旗,而恒大地產則宣布,旗下11個城市的13個樓盤在中秋國慶期間額外8.5折銷售。
即便SOHO中國以抵消原材料成本上升為由從本月起平均提價5%,但其實仍能按付款方式給予折扣優惠,潘石屹“此類打折不等于降價”的表態招來一片質疑聲。
而業內還在擔心,主流樓盤的集中降價勢必影響到周邊其他樓盤的價格,一旦松動,進而還可能導致二手房市場的降價。
“金九”開局低迷
業內對于降價難挽樓市頹勢的預計并非沒有道理。雖然已經步入“金九銀十”,開發商也以降價的實際行動表達出了他們對于傳統旺季的熱切期待,但是,降價并沒有改變市場的觀望情緒,甚至有所加劇。
再以上海為例,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的最新報告顯示,9月第一周,上海商品住宅的供應量環比大幅增加了60%,達31.33萬平方米,但成交量卻創出了近18周來的新低,僅10.94萬平方米,環比下滑34%。這使得開發商近期積極的推盤攻勢顯得“功虧一簣”。
不過,業內仍對激活需求抱有一絲希望。“對今年的樓市來說,‘金九銀十’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地震,購房者對于樓市的關注度空前降低,一度導致了‘五一’黃金周成交慘淡。而隨著第二個傳統供銷旺季的到來,勢必直接關系到今年整個樓市的發展趨向。”新聚仁機構的分析師表示,“從年初的觀望僵持,到年中的小幅微降,再到目前的普遍跌價,開發商的價格底線正在一步步被逼近。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望打破一點僵局,成交量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提升。”
等待“降價效應”
對于開發商的降價行動,業內也從不置可否變得愈加認可起來。
一方面,“價格戰”中降價開發商的促銷戰績良好,如萬科,上海促銷頭兩天,購房者共認購176套房源,銷售金額2.68億元;杭州促銷頭兩天,購房者共認購245套房源,銷售金額達2.13億元。恒大全國促銷首個樓盤沈陽恒大城首日實現銷售額4.3億元等。
另一方面,對于開發商尤其是大開發商的“生猛”降價,業內人士認為,畢竟攪活了死氣沉沉的樓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如何賣房這件事上,最簡單的結果就是看成交量,能有效刺激需求、回籠資金的營銷策略才是好策略。更何況,降價對買賣雙方皆有益。”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認為。
他甚至指出,目前一二線城市尤其是東部城市樓市下行的跡象非常明顯,整體上處于市場調整的第二個階段——成交量大幅萎縮,實質性降價剛剛開始;而基于樓市中期調整不可避免,部分東部大城市房價泡沫理應擠掉,盡快迎來樓市下行的第三個階段——價跌量升。“這對各方都有利。整體而言,東部城市的降價幅度應高于中西部城市,才能取得較好的促銷效果,聰明的開發商應該采取因地制宜的促銷策略。”(記者 李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