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近日就《電子商務模式規范》和《網絡購物服務規范》出臺征求意見稿,對實名制、支付交易和信息記錄等都作出具體規定。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助于規范目前電子商務市場良莠不齊的交易行為,然而個別條款仍然值得商榷。
這兩份管理辦法涵蓋了對商家法人資格、備案執照、經營行為、支付方式、服務體系等各個環節的考核要求,適用于B2B、B2C、C2C和G2B(政府和企業之間)四種形式的網上交易,對網上交易規范提出了較為詳細的要求。
實名制將是這兩份規范的最大關注點。根據《電子商務模式規范》,B2B、B2C行業的合格網絡交易方應具備法人資格,在交易過程中,企業必須使用真實身份和真實信息,同時需要提供相應的資質證明等以供核準查詢,如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特殊業務許可證等。這樣可以彌補此前由于賣家非實名制、無工商登記、無稅務登記而給買家造成的售后服務不到位的利益缺失。
《網絡購物服務規范》規定,網絡購物平臺提供商應要求網絡購物交易方進行用戶注冊,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網絡購物平臺提供商應在可行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采取合理措施對用戶注冊信息地真實性進行審查和注冊資料的備份。如果發現和證實用戶使用虛假信息進行注冊和交易,網絡購物平臺提供商有權力和責任及時對該用戶進行注銷。
但是,實名制也帶來了業界對于納稅和個人信息泄露的擔憂。早在意見稿醞釀期間,業界就引發了“是否應對網商收稅”的討論。盡管此次出臺的意見稿并沒有明確表示是否將對上述四種網絡交易收稅,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實名制的推出必將指向對網商課稅。
眾所周知,電子商務之所以取得快速發展,除方便快捷之外,其價格低廉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但是實名制將最終引向稅收,這對電子商務的價格優勢無疑將構成挑戰。
引入實名制并進行注冊登記后,網商的短期成本會有上升,準入門檻也會提高。但從長期看,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單靠避稅是絕對不可取的。這方面,國外采取稅收優惠方式扶持電子商務,對我們是很好的借鑒。
另一方面,實名制容易使個人隱私暴露,也對買賣雙方的交易積極性造成影響。如此前移動運營商將個人手機號碼泄露就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小的騷擾。實際上,實名制并不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泄露全部原因,往往是因為運營機構沒有保護好、甚至“別有用心”地利用消費者信息進行牟利。因此,相關法律的出臺不能“到此為止”,必須通過頒布后繼法規來強制要求運營機構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權。(孫晶晶 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