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就買車吧,我們7月份就要漲價了。”上海,滬太路上,一汽豐田4S店的銷售人員不像是開玩笑,“到7月1日,此前的優惠幅度都將被取消。”他給出的理由是,鋼材上漲,零配件價格上漲,成本這么高,我們沒有理由不漲價。
同一天,5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1.8%。在工業品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0%。1~4月份累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3%。其中,與汽車行業密切相關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4.8%;原油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7.9%。
由原材料漲價引發的汽車業漲價“多米諾”開始滾動、蔓延。
輪胎行業價格:普漲行情
5月7日,米其林( 中國) 投資有限公司宣布,由于原材料價格大幅增長,米其林中國將提高轎車及輕卡替換輪胎價格。米其林中國旗下的三個品牌:米其林、回力、百路馳,依據不同的產品規格,價格漲幅在3%至7%之間。該漲價將于2008年6月開始施行。
韓泰輪胎則在今年1月份宣布,該公司于2008年2月起對中國市場上所售輪胎產品價格上調約5%到8%。此后不久,錦湖輪胎也表示了考慮調整輪胎價格。
“石油的每一次提價都會對輪胎原料、輪胎生產過程以及輪胎運輸三方面產生直接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應對高成本帶來的壓力,成為輪胎行業必須面對的課題。”普利司通相關人士稱。
在此影響下,輪胎板塊漲幅明顯。5月13日,輪胎企業青島雙星(000599)、風神股份(600469)、ST黃海(600579)紛紛大漲。
“2007年主要輪胎企業就已經幾次漲價。其中,一些企業在國內銷售方面漲價兩次以上,而在外銷方面漲價次數在3~4次左右。今年年初,一些企業再次漲價,幅度大的在5%左右,小的也有1%~3%。”海通證券劉金分析,2007年以來,天膠價格持續高位,2008年天膠均價也不會有大幅下降。另外,碳黑、輪胎用鋼絲等價格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漲,這些成本因素決定了輪胎行業必然持續漲價。
零件業價格:持續上揚
“除了輪胎,防凍液也漲價了,”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小桶每桶漲了六七元,大桶漲了20元左右,潤滑油漲幅超過了10%。
據某品牌汽車4S店維修人員介紹,含銅、含鋁的電瓶、水箱都有10%以上的漲幅,例如,以前200多元的電瓶,現在漲到了400元左右,另外,引擎蓋、外表件等易損件漲幅也不小,一些進口稀有配件的漲幅更是接近三成。
“那些鋼材等原材料成本占到最終產品價格超過50%以上的零部件企業,面臨很嚴峻的壓力,如果是超過70%的,就必然要漲價。”據陳文凱介紹,鋼材等原材料成本比例大的零配件主要集中在簡單支架、鑄造件等金屬材料配件上,而這些配件主要由民營的中小企業生產。“這些廠家,由于沒有復雜的組裝過程,產生不了規模效益,原材料的上漲對于他們的沖擊最大。”
在4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工業品出廠價格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4.8%。其中,普通大型鋼材價格上漲29.3%,普通中型鋼材上漲41.1%,普通小型鋼材上漲34.6%,線材上漲37.0%,中厚鋼板上漲24.9%。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7%。
要知道,這些工業品正是組成汽車的主要原材料:按照重量來計,鋼板占到汽車的50%,各類鑄鐵件占到20%~30%,鋁、銅等有色金屬等占到3%~5%等等。
不久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聲明指出,鋼鐵行業將進入一個高成本時代,國內鋼材價格今年一年都可能持續在高位運行。有人估計,整體來看,今年汽車零配件價格將有5%~20%的不同漲幅。
如是,中國汽車業的高成本時代已然來臨。
整車價格:不漲也難
既然如此,大家更關心到底整車價格會不會漲價呢?
首先拋出漲價消息的是奇瑞汽車。4月,奇瑞渠道暗自漲價;隨后,江淮賓悅轎車也高調宣布5月1日起全線車型漲價5000元。據江淮的解釋,漲價的理由是國際鐵礦石價格上漲引發鋼鐵等金屬零部件制品成本大幅增加,及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導致相關橡膠塑料零部件制品成本大幅上漲等不可抗因素。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數據顯示,4月份乘用車合計銷量為552741輛,比3月份的銷量減少了11.2%,其中,轎車銷量393708輛,比3月份減少了12.4%。
如此看來,整車廠面臨的市場困境也很嚴峻。從5月開始,一汽馬自達6全線優惠,最高降幅達2萬元;東南三菱戈藍全系也有3萬元優惠,但無論如何,廠家面臨的市場競爭加劇和成本上漲持續的雙重擠壓是相似的。
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饒達卻透露,其實一些合資品牌也在醞釀漲價,只不過目前的形態先是通過減少促銷成本來變相漲價,例如以往的優惠10000元,送保險等等都被取消了。
“由于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的增速已經下降到10%,又處于輸入型通脹的陰影中,國內乘用車的市場規模增長率下降是正常的事,估計今年的市場增長率很可能低于17%,國內乘用車市場的增長量約在100萬輛以下。”饒達認為。
如此形勢,對整車廠而言可以說近乎殘忍,他們要在雙向壓力中尋找平衡點,2008年,汽車價格不漲也難。(薛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