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縣北少林寺規劃效果圖
北少林寺資料圖片
北少林寺上世紀50年代重修痕跡
北少林寺碑林
盤山北少林寺即將恢復重建,下月將舉行開工儀式。新的北少林寺將在原址重建,建成后的景點不收門票。
重建重環保 一棵果樹都不移栽
北少林寺是天津最早的寺院和佛教資源,原址在今盤山東南麓、號稱“中盤”的開闊山坡上。目前,原址處僅存有紅龍池、多寶佛塔,周圍居住18戶人家83位村民,現正在搬遷中。按釋永信大師的要求,重建工程將遵循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益的理念,原址處栽種的果樹等都不會移栽。原有的白色多寶佛塔也將保留并進行修繕,紅龍池將恢復一池碧水的面貌。
工程分兩期 一期工程奧運前竣工
新建的北少林寺占地面積310畝,建筑面積將達到10000多平方米。主建筑群從進口處依次包括: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達摩殿、觀音殿、福裕殿、護法殿,還包括禪堂、齋堂,以及東、西配殿等。此外,還將建有放生池、戒壇殿、大禪堂,并將建設三座面積不等的廣場,恢復建設有著900多年歷史的少林藥局。在山門外,還計劃建立一個以介紹少林文化傳承和佛教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展示中心。目前,建筑設計方案均已出臺,規劃效果圖也制作完成。新北少林寺整個建設工程將分為兩期,包括山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在內的主寺院一期工程,計劃在明年奧運會前竣工,并對外開放。
協議已簽署 釋大師今年三登盤山
薊縣縣委縣政府對北少林寺恢復重建工作非常重視,在土地劃撥等各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今年先后三次來盤山考察。11月2日,雙方正式簽署了恢復重建盤山北少林寺的協議。根據協議,北少林寺恢復重建工程的準備工作從現在開始。雙方就寺廟名稱、坐落地點、權利、責任等方面進行了約定。《協議書》專門指出:北少林寺建成后,對游客不收取任何門票,北少林寺將免費向公眾開放。
中國盤山北少林寺籌備委員會相關人士介紹,盤山北少林寺是史料記載完整的除河南嵩山少林寺以外唯一以“少林”命名的寺廟,與禪宗祖庭一脈相承,與嵩山少林寺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在國內外佛教界均有很大影響。
北少林寺歷史
據《薊縣志》記載,北少林寺原名“法興寺”,后又叫北少林禪寺,地處天津薊縣盤山東南麓“中盤”的開闊山坡上,始建于魏晉,至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歷史,是薊縣縣志記載的當地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天津最早的寺院。
據史料記載,元朝時期,崇尚道教,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道教造云子派其徒張志格到處選擇觀址,最終選中了盤山。之后,道教一行人改名棲云觀。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元仁宗降旨將棲云觀恢復為僧院,更名“北少林禪寺”。雪廷福裕禪師便教寺中的和尚修習少林武功。
明代奏賜北少林之額,明成化乙丑、嘉靖丁亥均有重修;清順治九年,重修了多寶佛塔;康熙年間僧人本住對寺廟進行了修繕;乾隆十年敕修大殿,并御書“彈指神趣”匾額。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將盤山劃作“無人區”,盤山多數寺廟毀于這一時期。建國后,少林寺劃歸官莊鎮磚瓦窯村使用,村民陸續在寺廟基礎上建房,使原有的平面遺跡遭到破壞。
1992年,北少林寺現存的山門基址、碑刻、古塔、摩崖石刻,被公布為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