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經濟適用房建設銷售所面臨的混沌局面,因立法機構和媒體的持續關注能否因此變得明朗起來,這似乎還是一個未知數。
10月30日,貴陽市人大針對近年來該市經適房建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突出問題,要求有關部門給出解決方案。
該市房管局在會議現場表態:將建立政府統管的經適房銷售管理模式,從購買、建設、售價三方面改進、規范經適房管理制度,并盡快成立住房保障中心,專項負責經適房和廉租住房的日常工作。
房源增多仍難滿足
業界認為,這一舉動表明作為保障性住房責任主體、工作主體和實施主體的政府,正在謀求更為合理的制度設計,并進一步強化官方在住房產品提供上的話語權。
貴陽市自1994年啟動保障性住房建設以來,以每年15萬-25萬平方米的規模,先后開發了棲霞、東山等安居小區。1998年后,又集中建設了玉田、大理、扶風等經適房小區。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竣工經適房面積上1000萬平方米,完成投資85.88億元,解決了近4萬戶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統計材料還顯示,今年上半年貴陽房屋供給結構趨于優化,其中經適房竣工面積增長38.5%,遠遠快于房屋建設的平均增速。官方認為,有關部門先后從土地、開發商貸款、個人購房貸款利率等方面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然而對開發商來說,受土地獲取難、成本加大等影響,對于房價多數持等待觀望態度。加之因經適房的銷售基本由開發商壟斷,普通市民想買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房子依然困難。
三大對策尚存缺憾
針對購買準入門檻低缺乏有力監督的問題,政府新規似乎正在細化上做努力———啟動全市聯網審查制度,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和收入情況進行普查,為其建立信息檔案,擬增加購買者房屋權屬、交易和房改房辦證等信息系統數據與經適房建設用地、建設標準等信息對接,以合理確定供應對象的家庭收入標準和住房困難標準。
不過,有市民卻擔憂:信息采集渠道是否正規、過程是否客觀公正,會影響到產生的標準是否合理。據貴陽市房管局房產處處長吳素芳介紹,該處自2004年11月開始對經適房購買對象實行七天網上公示,市民可對不符合條件者進行舉報。但事實上,大多市民對此并不感冒。“我只關心自己能不能買到房子,沒有精力和能力去關注其他人的事情。”已兩次填寫經適房申購材料的令女士對記者說。
令女士認為,自己買房難與經適房購買對象家庭年收入在7萬元以下的“貴陽標準”有關,這使得符合條件者甚眾而導致經適房供需嚴重失衡。在業內人士看來,貴陽標準未多方考慮不同人數、不同年齡結構家庭的收入、支出情況及當前的消費水平和經適房價格水平,7萬元門檻定得過低,“不夠合理”。
針對經適房售價混亂局面,新規擬在監管上下力,建立事前嚴控、跟蹤監管、事后嚴查的價格監管機制。同時,針對套型面積及結構嚴重“超標”現象,官方再次強調經適房建筑面積必須嚴控在60平方米左右。
然而如何嚴控,新規并未作出具體描述,缺少細化措施。記者采訪發現,在貴陽市已建或在建的經適房樓盤中,仍鮮見60平方米上下的戶型。來自市人大的調查也證實,符合規定的經適房套型面積及比例僅占3%。面對這一事實,遺憾的是至今未見有任何開發商遭到多次強調“將加大監管力度”的主管部門的責罰。(田錦凡 王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