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上海召開的“2007國際風能大會”上,包括通用電氣、西門子、恩德公司等在內的世界風電設備巨頭系數到場爭取客戶。專家表示,面對中國未來十年數萬兆瓦的廣闊風電市場,國外風電巨頭在中國風電設備商無法掌握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加緊了“圈地”步伐。
恩德公司首席執行官Richterich告訴記者,這家來自德國的兆瓦級風電設備制造商剛剛簽訂了為寧夏、遼寧、內蒙提供逾126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采購金額達9500萬歐元。
這家公司對中國市場是如此充滿信心,甚至把其三大生產基地中的兩個放在中國,在北京設立亞洲總部。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在華追加5億元人民幣投資,力爭3年后實現年產能力增長4倍。
與此同時,美國GE Wind、丹麥Vestas、西班牙Gamesa等國際風機巨頭在中國的安裝基地,均占據了10%以上的市場份額。
風電機組國產化率不足3成
中國風電協會專家表示,目前我國風能行業已占全球市場份額10%,躋身世界前五大風電市場。未來中國市場將保持3位數的增長速度,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風電市場。
按照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我國計劃在2020年風電規模達3000萬千瓦。要實現這一目標,未來14年內年均新增裝機容量需要保持在200萬千瓦左右。到那時,風能發電將占我國需求電能的20%左右,2006年到2015年,保守預計風機設備類的市場容量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
但與我國廣闊風電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水平的低下。據悉,在2005年我國49.8萬千瓦的風電新裝機容量中,國產風電機組僅占28%。而這已是歷年的最高紀錄,目前我國風機設備的平均國產化率僅為25%。
一家國外風電設備商在回應記者提出的其價格高昂的設備如何與“中國制造”競爭時表示,技術優勢是其擊敗中國風電設備廠商在退稅、低價等方面擁有的優勢的法寶;中國本地企業的風機產品可靠性弱、產品質量讓人失望,而其公司的產品,即使在風速低于3m/秒的狀況下,也能達到97%的可靠性。
恩德公司則宣稱,2011年能搶占中國市場份額的15%以上。
不過,我國風機廠商并非全無機會。風能協會專家告訴記者,我國中長期發展規劃強調了要培養大型兆瓦級風機整機的制造能力,目前對風電場招標設備有70%國產化率的要求,這為本土的風機制造商預留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由于風機體積巨大,風機受銷售半徑的影響較為明顯,國內廠商在運輸及后繼維護方面具備成本優勢。
外資幾乎壟斷大容量風電設備
據與會專家介紹,大型兆瓦級風機日益成為全球風能技術發展的趨勢。國外風電機組目前已普遍達到兆瓦級,美國的主流機組一般為1.5兆瓦,一些歐洲國家則多為1.5-2.5兆瓦,我國國內目前本土化生產的風電設備單機容量僅在600千瓦、750千瓦級上,最大風電機組是1兆瓦,且在機組總體設計技術上落后于發達國家。
一家德國風電設備公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出口中國的風電機組均為1.5兆瓦,是中國最大的風電機組產品之一;相比之下,2006年中國安裝的風電機組平均單擊容量只有大約930千瓦(0.93兆瓦)。2004年,我國風機平均單機容量為771千瓦,2005年也僅897千瓦。
美國通用電氣能源集團2005年在華建設的首個風電機組生產廠,產品即為1.5兆瓦機組。恩德與我國三省企業簽訂的供應設備,則均為1.3兆瓦和1.5兆瓦機組。
我國本土企業不僅難以生產兆瓦級整體機組,對其關鍵部件也難以生產。恩德公司表示,其在中國的設廠面臨供應鏈的問題,導致2.5兆瓦風電設備無法“中國化”,即中國本土廠商無法為其生產出質量過關的兆瓦級風電設備部件,目前其1.5兆瓦風電設備的變速箱,全國只能有1-2家企業能提供,而其2.5兆瓦風機的變速箱,則無一中國廠商能為其提供。 (記者 王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