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鋼協年會昨成辯論會 中外舌戰鋼鐵傾銷與補貼
一年一度的國際鋼鐵協會年會昨天召開,會場成了中外鋼企的反傾銷、反補貼辯論場。
昨天,德國經濟部長和歐洲眾鋼廠公開呼吁歐盟就鋼鐵貿易向中國施壓,降低鋼鐵貿易領域中的反競爭行為。而中國兩大鋼鐵企業高管則據理力爭,對此反駁。
本次國際鋼鐵協會年會的一個主要議題是,中國政府是否在支持本國鋼鐵行業不公平地扭曲鋼鐵市場。歐洲眾多鋼鐵企業表示,決定就中國進口鋼鐵存在的“扭曲競爭的情況”采取協調一致的法律行動。此項法律訴訟正在準備過程中,預計2008年年中會顯示出最初效果。歐洲鋼鐵業協會、歐洲鋼鐵聯盟目前正為準備法律訴訟搜集事實,并計劃提交給歐盟委員會,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四周。
德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 Steel)首席執行官卡爾-烏爾里希·科勒爾(Karl-Ulrich Koehler)表示, 歐洲鋼鐵生產商指責中國通過“對鋼鐵生產進行非法補貼”扭曲了市場競爭,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在當前運費和鐵礦石價格紛紛上漲的背景下,中國公司不可能在蒂森克虜伯、安賽樂-米塔爾等歐洲同行面前擁有如此大的競爭優勢。“且中國鋼鐵生產相當零散,時常伴有資源浪費現象。中國政府承諾對鋼鐵業進行整合,這事尚未發生。”
德國鋼鐵協會主席迪特爾·阿梅林(Dieter Ameling)也指出,一些中國企業以傾銷價出口鋼鐵產品,這意味著在許多情況下此類價格甚至低于生產成本。“中國的大多數鋼鐵企業屬于國有企業,經常得到政府補貼。”
此前,美國鋼鐵協會曾發表一份產業報告,稱在過去10年中,中國鋼鐵行業得到了超過52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讓中國本土鋼鐵消費企業較世界其他國家企業擁有一種不公平優勢。這一說法與歐洲企業此次“抗議”不謀而合。
對此,中國兩家大型鋼鐵企業高管進行了抨擊,表示國外說法存在方法缺陷,還使用了“不實”數據。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表示,美報告編制方式存在“缺陷”。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多數鋼企都是按照常規企業規定運作,即便它們仍然歸中央或地方政府所有。武漢鋼鐵集團副總經理胡望明也指出,編寫這份報告的人使用了錯誤的統計數字,對中國鋼鐵行業缺乏全面了解。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告訴記者,作為國家控股的國有企業,國家在資本注入、優惠貸款及土地租金方面的投資可以理解,根本談不上補貼,相當于把錢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而在具體運作上,國有企業都是按照市場經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另外,裁定一個國家是否構成反傾銷主要看兩個標準:一是一段時期內對該國出口的增幅是否過快、到貨是否猛增;二是售價是否偏低、低于成本銷售。中國出口鋼材價格雖比美國和歐洲當地鋼廠低,但并沒有低于自己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鋼鐵協會還在此次年會上預測,2008年全球鋼消費將增6.8%,今年鋼的表觀消費量將達近12億噸,比2006年增6.8%。這意味著,國際鋼材需求依然不會緩解,由于擁有成本和價格優勢,國內鋼鐵出口還將進一步加大。相關專家建議,國內鋼企應分散出口,不要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大量出口,目前我國鋼材出口地主要集中在美、歐、韓。(陳姍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