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利潤,開發商乏人問津
因為利潤微薄,鄭州的經濟適用房開工率不高,廉租房更乏人問津,無奈之下,房管部門不得不把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捆綁在一起,讓開發商從經濟適用房賺點利潤的同時也做些貢獻,對這種模式,有個比喻叫做吃肉也得啃骨頭,而即使這種模式很多情況下也用不了,因為要面對的是沒有肉的硬骨頭。
這里是鄭州市中心的一條馬路,今天看起來并不顯眼,但居民們告訴記者,這里曾是鄭州市最繁華的街區,然而緊臨著這條馬路,卻就是這樣一片破舊的樓房,50歲的虎桂云已經在這住了大半輩子。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書院街居民虎桂云:“你看看,就這下雨,自己沒有辦法了,俺自己壘了個臺,整天下雨往家淌,一下大雨就得拿掃帚往外掃雨,這專門俺自己弄的,擋雨用的。”
這就是虎桂云的家,墻壁上布滿了這樣一道道的裂縫,有的地方墻皮已經多次脫落。由于屋里低洼潮濕,這面墻上長滿了霉菌。這兩間屋子采光極差,只要有人,就得常年二十四小時點著燈。
虎桂云:“我把燈給你弄滅,這就是白天,沒辦法,這每月電錢用得可多了,那你咋辦呢,你不開燈你看不見東西,就是這樣,沒有一點辦法,就這樣過吧,這沒法弄。”
虎桂云說,在這間房子里她已經生活了近三十年,虎桂云的鄰居張琳住在二樓,水泥地上也同樣滿是裂縫,隔著屋里的這堵墻甚至都能看到外面,房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書院街這一片房屋都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建造的,五十多年過去了,很多建筑都已超過了使用期限,但改造起來卻不那么容易。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房管局物業科副科長徐向明:“一個是面積大,一個是老城區,牽涉的戶數多。”
鄭州市房管局局長王廣國告訴記者,書院街這個小區他也專程來過,最好的改造辦法就是拆遷重建,但由于歷史原因,這一帶地下布滿了防空設施,建設成本高,開發企業都不愿介入。
王廣國:“確實很難受,當時那時候覺得好象是有勁使不上,確實應該改造,但是又沒人愿意改造,這個事確實也是,總覺得確實也是因為本來我自己是搞這個專業的,覺得可以干起來,但是沒人干,也沒有這個平臺。”
而對于虎桂云來講,在沒有開發企業愿意介入之前,她還是只能繼續在這樣的屋子里住下去。
虎桂云:“我真的做夢都想住一套新房,我現在真的,我都不知道住新房是啥滋味,我高興得都得蹦,都得唱歌,比現在還年輕。”
實際上,這幾年鄭州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類似書院街這樣的老舊城區越來越少,然而,恰恰就是剩下的這些地盤,開發難度最大,成本最高,房地產商連碰都不愿碰,在鄭州,這種燙手的山芋還有不少,像市區矗立的20棟爛尾樓,最長的已經擱了十年以上,也是沒人敢接手,其中的損失無法估量。
王廣國:“去年我剛剛到房管局以后,我們前任局長是離任審計,那么離任審計說房管局還有兩百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是閑置,屬于國有資產閑置的,所以這個事我們感到很奇怪,當時一了解,結果是一個爛尾樓。”
這就是王廣國提到的那棟爛尾樓,地處鄭州市火車站站前黃金地段。樓道里積滿了厚厚的灰塵,這樣的提示隨處可見,四樓大廳這一小部分就屬于鄭州市房管局。
鄭州市房管局助理調研員李英武:“2002年的時候,剛才我說了在海聯公司,當年建這棟樓的時候,也向群眾集了一部分資,這群眾長期拿不到集資款,這就向政府去施加壓力,政府得出面給我們集資款解決了,市領導當時為了解圍跟我們局長說,你房管局先給我拿出來80多萬塊錢,就這一片,這一片大概是200多平方,先給它買下來,買下來之后給錢,先給群眾兌付了。”
李英武介紹說,這座樓叫做海聯大廈,已經閑置了十年,2002年那次也只是償還了群眾的集資款,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王廣國上任后,也曾多次努力,試圖盤活這座樓盤。
王廣國:“這里邊總共牽涉到十幾家企業在里面,其中銀行牽扯到六家銀行,當時我們也都是做工作,看看有沒有哪個大股東能夠牽頭把這個樓盤活,甚至我們也找了一些企業把這個樓盤活,因為盤活了之后,我們房管局這個資產也可以利用起來,但是一年多時間確實也找不著,都不太愿意介入。”
在隨后的調研中王廣國發現,雖然眼下房地產行情看漲,按理說也是解決海聯大廈類似樓盤的最佳時機,但實際上,鄭州市還有20棟問題樓盤,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以目前鄭州市均價每平米3700元計算,就是20億元的財富處于沉睡當中。
王廣國:“一般的企業目前不愿意接管這個事,這塊是他們也擔心,在接管之后的話,擔心陷進去,不愿意做這個事,我們這塊作為政府部門這塊,特別是管理部門這塊,確實是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