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一步壓力提前消化
根據國家商務部的說法,44號公告頒布的主要目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督促東部地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另一方面是把部分非“兩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和低技術水平)的加工貿易企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歸納總結起來就是“調整與轉移”。
“以上海為例,很多來料加工企業和上游的棉紡企業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前幾年就已經轉移到了周邊或者中西部地區,比如,有些棉紡企業轉移去了四川。”上海市棉紡織工業行業協會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并非個案,長三角不少城市的加工貿易企業早在2004年就開始了“北上運動”和“東南亞行”等外轉行動。
沈玉芳在分析長三角能夠較從容應對新政的原因時就指出,為了配合國家提出的科學發展觀,長三角進行了城鎮群規劃,對產業結構的升級提出了預判。長三角各地政府都都非常重視這一點,并已開始逐步實施。這切合了國家對長三角提出的“先行一步,率先發展”的要求。因此,長三角比較容易化解加工貿易限制所帶來的各種問題。
另外,隨著環渤海經濟圈崛起、老東北工業圈振興、中西部開發推進,中國不少其他地方也開始逐漸吸引外商目光。長三角在2005年前后就曾經出現過一次臺資企業北上潮。此次新政一經頒布,湖南省就率先表態,愿意給出相應優惠條件,積極承接珠三角轉移出的加工貿易。加工貿易企業往往容易受到更優惠的引資政策影響,主動轉移。
低端產業轉移大勢所趨
除了國內各個經濟區的政策差異外,有學者就指出,近幾年不少加工貿易企業已經從中國轉移到了東南亞。越南有針對性地提出稅收“五免七減半”;美歐日等28個國家給予柬埔寨普惠制待遇,引來大批外商投資;印度在多個行業實施外資審批自行生效制度。這些都成了吸引加工貿易轉出中國的重要因素。有學者分析,隨著印度經濟發展的重點從服務業向制造業轉移,20年后“中國制造”或被“印度制造”所取代。2007財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印度制造業增長率達到10年來的最高記錄11.2%。
盡管中國其他區域和東南亞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吸引力,但是在經歷了各種誘惑之后,仍然選擇留在長三角的加工貿易企業對于新政的抵受能力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