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余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國家統計局長: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態勢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國家統計局長: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態勢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 圖片來源: CCTV-2《對話》

  對話:解讀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首播時間:7月23日晚21:35

  嘉賓名單:

  謝伏瞻:國家統計局局長

  特邀嘉賓

  陳 淮: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陳宗勝: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

  王小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盧中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

  周天勇: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

  石伊恩: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高級顧問

  陳東琪: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左小蕾:銀河 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吳堅忠: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孟曉蘇: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董事長

  主持人(陳偉鴻):好,謝謝大家,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您現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對話》節目,歡迎各位。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共同矚目的焦點,面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有人認為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正在受到挑戰,也有人擔心中國經濟,會不會像此刻的天氣一樣,處在一種高溫和炎熱的狀況。怎么樣才能來準確理性地,看待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國家統計局的局長,謝伏瞻先生,為我們來做一個全面而權威的解讀,掌聲請出謝伏瞻局長,有請。

  歡迎您,謝局長。我們大家都知道,前兩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報告,我們想請您這位統計局的局長,來統計一下,在這個報告發布之后,您被問到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什么問題?

  謝伏瞻:我想現在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增長速度。

  主持人:增長速度,大家都會從什么樣的角度,來關注這個問題?

  謝伏瞻:很多人覺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加快。

  主持人:有沒有人用非常尖銳的語言來,向您提問這個問題?

  謝伏瞻:他們主要是關心數據的準確性。

  主持人:準確性。那您怎么來回應他們的這種關心?

  謝伏瞻:我當然會非常坦率地告訴他們,我們的數據是準確的。

  主持人:繼續要請您來統計一下,面對這份新鮮出爐的報告,作為統計局的局長,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謝伏瞻:看到這份數據我想,第一,我們還是感到很欣慰。

  主持人:欣慰。

  謝伏瞻: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了,平穩快速增長的態勢。

  主持人:現場如果也感受到欣慰,這兩個字的,也可以用掌聲來呼應一下,大家和謝局長的感受一樣。

  主持人:很多人跟您的感受一樣,其實剛才我反復提到了您的一個身份,就是國家統計局局長,其實還應該提到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大家知道,謝局長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經濟學家,我很想知道,稍候我們要請您來解讀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的時候,您會更多地以局長的眼光來解讀,還是以經濟學家的視角來解讀?

  謝伏瞻:如果是統計數據的話,我想我應該用局長的身份來解讀,如果是談到經濟運行的一些特點、判斷等等,我可能更多地是用經濟學家的,這種角度來看待。

  主持人:那今天我們這期節目,是特別聯合了《經濟半小時》和《中國財經報道》共同來制作的,現在我們的記者已經趕赴到了各地,我們經濟最為活躍的第一線,去觸摸經濟發展的脈搏,我們一塊來感受一下,他們發回來的報道,我們也請我們的謝局長,邊看邊和我們來分析,中國的經濟運行情況,好不好?

  謝伏瞻:好。

  主持人:來 我們一塊來看看今天的,第一個記者調查。

  短片1:

  中央電視臺駐華盛頓記者侯明古:我現在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7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中國GDP增長11.5%,當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一消息,并給予高度關注。

  這里的媒體普遍認為,11.5%這個數字說明目前中國經濟保持了很高的增長速度,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華盛頓市民: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形勢現在非常好,我有一個朋友在中國工作,我不知道他具體做什么工作,不過收入好像很不錯。

  中國經濟發展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中央電視臺駐東京記者孫巖:大報之一的《朝日新聞》7月19日以及7月20日,連續兩天對此方面內容都進行了報道,并發表了相關的一些分析性文章。它講到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這些數據,說明中國經濟正在以快步、穩定的勢頭向前發展。

  東京市民:日中關系在不斷發展,變得更加友好,包括經濟在內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中央電視臺駐柏林記者季蕓:中國和德國在亞洲和歐洲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世界報》經濟版頭條文章表示,德國經濟專家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持積極的態度。而德國外貿與批發商聯合會主席伯爾納則表示,如果我們的合作伙伴有更多的資金,有更多的成就,那么我們之間的生意就更好做,機會就會越來越多。

  柏林市民:我為中國感到高興,我想德國也會從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得到益處,德國的經濟地位將被中國取代。我沒有不愉快的感覺,我的確為中國感到高興。中國發展這么快,成為經濟強國,我想這會給德國人在德國或中國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

  中央電視臺駐華盛頓記者侯明古:《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可能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另外,中國出口的高速增長,也許會使貿易摩擦事件增多。

  中央電視臺駐東京記者孫巖:日本《經濟新聞》還發表了相關的一些評論性文章,該報同時認為,經濟發展過快以及投資過熱,應該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有所調控。建設投資依然很高,同時城市固定資產投資從今年上半年1月到6月來看,同比增長了26.7%。

  中央電視臺駐柏林記者季蕓:至于具體在什么時候中國將取代德國,在世界經濟排名第三,德國經濟界有不同的看法。德國工業聯合會在最新的經濟預測中表示,2007年底,德國的排名將降為第四。對此,德累斯頓銀行首席經濟師海瑟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目前歐元上升的勢頭將會使德國至少在今年保持第三名的地位。他同時也認為,德國可以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勢中得到益處。

  主持人:剛才我們的記者應該說,是發回了第一手的調查結果,您剛才也看到了,尤其是在,國際非常知名的頭行的眼中,他們都提到了過快這兩個字,我不知道你會怎么來,面對他們的這個疑惑。

  謝伏瞻:我跟他們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共同的就是一個快字,不同的 他們認為過快,我不認為是過快,認為偏快。

  主持人:過快和偏快之間最大的區別是?

  謝伏瞻:主要反映的是程度不同吧。

  主持人:程度不同。

  謝伏瞻:偏快就是說經濟增長是在正常的,這么一個軌道上,過快就是超速了,那叫過快。

  主持人:我之前還看到過媒體上采訪一位外國的經濟學家,他說中國的經濟正在發燒。

  謝伏瞻: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的運行應該說是正常的。

  主持人:正常的。

  謝伏瞻:是好的。

  主持人:今年年初的時候,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提到,今年GDP的增速是8%,這樣一個速度是比較合適的,但是我們在報告當中,看到是11.5%,所以大家就心里有這樣的一種疑惑,這8%和11.5%這差得也太多了吧,這個差距會不會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什么樣的不好的結果?

  謝伏瞻:我們8%這是一個計劃的指標,因為我們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那么計劃是一種指導性的,預測性的,主要是反映了政府的一種導向型,就不希望經濟增長在層層加碼。所以根據我們現在的這種體制,如果國家層面,中央把我們的GDP的增速,比如說我們定位10%,更接近我們現在的實際,那么到了省一級,可能就會變成13%,甚至更高一點會變成15%,到了市一級以后會更高,這樣就是一種導向是不合理的。那么我們定8%,實際上我們也知道,經濟真正的運行的結果會超過8%,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定得過高了,就會使得各級政府,包括民眾,都認為政府是引導著經濟往高了走,我們事實上是希望它能夠,保持一個平穩的態勢。

  主持人:可能剛才,我們電視機前的朋友心中,又會生起一個新的疑惑,你們一直都在談經濟發展過熱,其實這些不懂,但是我覺得經濟發展快,那就是好事。快,你可以建設更多的這些建筑,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生產出更多的東西來,過快有什么不好?

  謝伏瞻:我想我們現在一個經濟,到底多少速度是合適的,核心是取決于你這個,就跟一個木桶一樣,取決于你的短板,你最短的那塊板在什么地方,決定你這桶水,這個桶能盛多少水。在2003年2004年的時候,我們的整個經濟運行過程當中,煤、電、油、運都相當緊張,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在段短短的四年多的時間之內,我們的發電的裝機容量,增加了兩億六千萬千瓦,所以現在的電不缺了。我們的鐵路提速以后,包括我們新增的鐵路的,運行歷程增加了以后,還有我們的公路,你比如說我們在四五年當中,增加了一百六十九萬公里的公路運營歷程,其中高速公路兩萬公里,就是這幾年當中增加這么多。所以制約經濟發展的那些最短的板,把它延長了,所以這個桶裝的水就多一些了,你簡單地拿那個10%,跟今天的11%,簡單一對比,說現在就熱了。我覺得這個缺乏科學依據,如果一個經濟的增長,它能夠在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的這么一個狀況下,保持一個相對比較高一點的增長速度,我想并不是什么壞事。所以在四五年的時間之內,我們年度之間的,這種增長速度的這個差距,不超過一個百分點,所以這應該說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這個和國際上的一些水平相比。

  謝伏瞻:據我所知你就像美國,不用說年度之間了,就季度之間,有時候一季度負增長,二季度的話增長3%、4%,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所以經濟在這個年度之間,能保持在這么高的,增長速度的情況之下,這么平穩,波動這么小,這應該說是相當不容易的。

  主持人:我相信在您的關注當中,并不僅僅關注經濟增長速度,肯定同時會關注,伴隨著經濟增長速度而來的,比如說我們增長的質量如何,我們的效益如何。在這方面,您有什么最新的解讀,要和各位一起來分享?

  謝伏瞻:我之所以說我們經濟的增長,是比較好的,其中除了經濟增長速度以外,我們的經濟增長的效益應該說這幾年是相當地好,企業的利潤,工業企業的利潤在1999年的時候,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加起來是兩千二百八十八億人民幣,那么到去年年底,2006年是一萬九千多億,今年的前五個月,一到五月,我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的增幅,增長速度42.1%,另外財政收入,今年上半年的增長速度,超過了30.6%,這也是一個。應該說是經濟運行一個很好的標志,那么除了效益好以外,其實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我們今年的GDP的增速,跟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5個百分點,但是我們第三產業的增速,是提高了1.3個百分點,就是第三產業,我們多年希望第三產業的增速,能夠有所提高。另外還有我們的最重要的,就是投資和消費之間的結構,這是最大的結構,投資的增長速度跟去年相比,回落了3.9個百分點,但是消費的增長速度,是提高了2.1個百分點。所以增長的速度和消費增長速度之間這個差距在縮小,所以這也是反映我們結構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主持人:我知道各位專家也有不同的看法,陳東琪先生。

  陳東琪:我認為目前的經濟,熱,有一點熱,但不是過熱。

  主持人:那你擔心它有一天真的會過熱嗎?

  陳東琪:我擔心兩點,第一點的話,比如說我們現在的物價,核心物價1%,但是我們現在成本需求都在往上走,如果我們對這個勢頭不加以遏制的話,可能就繼續往上走,所以政府要注意這個指標。第二個的話,我們現在的投資,和其他的相關的需求指標,也是在往上,甚至包括我們的消費這一塊,原來我們前幾年,2004年那一次的消費還沒上來,消費我記得還只有實際消費還12%以下,現在實際消費13%以上,現在的需求都上來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在現在這一次和2004年相比,要注意這個趨勢,有新的特點。現在七月份的熱度和六月份的熱度,有一點不一樣,但還不是八月份的那種熱,還受得了。

  謝伏瞻:陳教授的這個觀點我也是贊成的,確實我們中國經濟,從進到新的世紀以后,我們確實進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就是說從過去的,這種溫飽型的消費,向現在的小康型消費在轉變。從1998年到現在,我們每年的城市化率,平均一年提高1.3個百分點左右,也就換句話說就接近兩千萬人,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接近兩千萬人,這些人都進到城市來以后,從農村的消費變到城市的消費,他的這個支出還是要增加,所以住房的支出,子女教育的支出,還有其他消費支出,應該說都在增長。所以這個階段,是我們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產業結構升級最快的時期,所以是有需求支撐的,比較快地增長。

來源: CCTV-2《對話》

相關文章:
姚景源:中國經濟沒過熱 下半年宏觀調控穩定現有政策
百位專家把脈中國經濟:股市續牛 房價再漲
0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一覽
統計局發言人詳解中國經濟增長比預期快的原因
林毅夫:中國經濟充滿難用現有理論解釋的新現象
全國人大財委會為中國經濟運行的"三過"問題把脈
吳敬璉:需用好“四服藥”改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
何傳啟:中國經濟現代化和美國等7國差距超過100年
何傳啟:中國經濟現代化面臨十大挑戰三大機遇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