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發改委:奧運會結束后的兩年里,固定資產投資額會占“十一五”規劃總量的45%左右
在迎接2008年奧運的五年里,北京每年的投資規模達到了3300多億元,年均投入平均增長17.2%,而奧運之后的投資規模以及投資增勢將不會改變。
昨日,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盧映川在發布會上作上述表述。
長期以來,奧運會對北京經濟的發展具體起到怎樣的作用,很多專家都做了相關估算。盧映川認為,奧運所產生的獨特效應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具體到數字是很難明確的。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2002年到2006,是北京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成效最好的時期之一:五年間,全市經濟年均增速為12.1%,比1997~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北京的產業發展結構也不斷升級,“三、二、一”的產業格局和服務主導型經濟特征不斷鞏固,2006年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0%,比2001年提高3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以金融產業、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7%,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所占比重為7.8%。
在這五年里,北京每年的投資規模達到了3300多億元,平均年均投入增長17.2%,投資保持了快速增勢,“而在這個過程中,奧運引起了注意力轉移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北京進入了特別發展階段。”盧映川認為,“這個特別發展階段就是北京人均GDP從3000美元10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有這樣一個發展效應在起作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北京制定了“十一五”規劃。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北京的固定資產投入預計在11800億元以上,“按照投資的進度和大項目的分析,估計奧運會后的兩年,投資量會占到整個投資量的45%左右。”盧映川表示。
而北京新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在奧運會后仍然會保持相當的規模和比較快的發展水平,在產業領域也將對投資持續增長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特別是技術比較高的產業功能區,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都會有重大項目實施。盧映川表示:“所以從城市化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的內在要求來看,奧運之后大的投資規模和投資增勢都不會改變。” (陳漢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