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當您在"鳥巢"之中為中國隊歡呼時,可否會想到整個回水系統能達到平均年節約水資源近6萬噸?當您為抓拍到十米跳臺的精彩瞬間而欣喜時,是否會留意到鏡頭前沒有霧氣的暢快?
奧運場館到底蘊涵了多少科技含量?從"鳥巢"、水立方,到奧運村、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再到各個高校體育場館,我們會驚喜地發現,自主創新的成果在處處閃光。
只要留心,您就可以發現,8萬噸來自首鋼的廢鋼渣代替了水泥,為國家體育館"鎮館";6000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系統覆蓋了整個奧運村;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動水區成為整個賽道水循環的"動力"……大到整座場館,小到一顆鉚釘,能工巧匠的智慧在處處閃光。
您可能從未注意過這樣一組數據:121項節水項目、225項建筑節能項目、191項環保項目和69項新能源項目。為了觀眾的舒適,為了場館的節能,有人通宵達旦,有人徹夜無眠,有人奔波了好幾年,有人實驗了上千遍。他們,都是奧運工程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
有句老話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集中了最高智慧的奧運建設"兵團"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處處看到的都是"智者千慮,只為萬無一失"。這一點,我們從魯班獎評審團老專家的贊嘆中就能得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