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嘉興市委書記黃坤明
記者問:黃書記,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和諧”旋律響徹神州大地,“和諧”建設沸騰大江南北。我們發現,去年,在一項由香港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起的“中國十佳和諧發展城市”評比中,嘉興位列第五。你覺得嘉興贏在哪里?
黃坤明書記:和諧是一種競爭力,也是一種軟實力。嘉興最大的特點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和均衡性較好,2005年嘉興市綜合實力列全國百強城市第58位,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32強,其中嘉善、平湖、海寧的發展活力指數進入前10位。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較接近, 2005年嘉興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000元,接近浙江省平均水平,而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007元,高出全省平均1300多元,城鎮居民收入與農民收入比例約為2∶1,和諧程度較高。在去年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對嘉興城鄉一體化建設非常感興趣,并勉勵嘉興做得更好。
和諧涉及到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不是單一的、板塊式的,而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視從整體上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特別是近幾年,我們圍繞推進富民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活力嘉興 、平安嘉興、人文嘉興、法治嘉興、生態嘉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給嘉興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樹立了新的良好形象,改善了發展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縮減城鄉差距,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城鄉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六個一體化”專題規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基本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今年我們制訂了《嘉興市建設現代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實施意見》。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在推進就學、就業,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公交網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現正在積極構建‘勞有所業、病有所醫、失地有補、貧有所濟’的新型農村社保體系,有條不紊地推進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城鄉一體化不僅縮小了城鄉差別,也優化了城市生態景觀,我們已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基本形成城鄉生態環境融合互補、經濟社會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格局。
近年來,為了努力創造安心、舒心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我們認真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高度重視為民辦實事工作,探索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積極做好非公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工作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推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達到98.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記者問: 我們注意到,嘉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把文化建設放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主要出于什么考量?
黃坤明書記:實現社會和諧,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社會加速融合、一體發展,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文化的功能日益突出。嘉興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燦若星辰的文化名人、富有特色的文化遺存、亮點紛呈的文化形態,是嘉興文化的特色和優勢,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打造了很好的歷史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說,嘉興理應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文化大市、打造人文嘉興,就是希望通過文化滋養生命力,激發創造力,鑄造凝聚力。
文化文化,就是要以“文”來“化”人,通過發展和諧文化來提高嘉興人特別是青少年的人文素質,從而加快嘉興發展。2002年底至2003年初,我們展開了一次關于人文精神的討論,提煉形成了“崇文厚德、求實創新”的嘉興人文精神。“崇文”作為嘉興人一貫以來的文化傳統,是嘉興人文精神的外在體現,“厚德”作為嘉興人的一種精神境界,是嘉興人文精神的深刻內涵,這一內一外,一文一質,構成了嘉興城市人文精神的人生坐標,這種精神對于嘉興的發展和建設有著很強的推動力。
為了使這股精神動力源源不斷,我們著力推動實施文明素質提升、文化陣地建設、文化生活繁榮、文化產業促進、文化遺存保護和文化研究“六項工程”,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衛生、體育 “五個強市”建設。這些舉措極大的提高了公民的文明素質和文明水平,凈化了社會風尚,培育了科學精神。通過不斷的努力,人們逐漸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學會用和諧的思維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從而有效降低了社會管理成本,有力地推動了和諧社會建設。
記者問:和諧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你覺得嘉興在構建和諧社會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黃坤明書記:和諧不是沒有矛盾。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舊的矛盾逐漸退去,但新的矛盾又會不斷產生。近年來,我市的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但也還存在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任務艱巨、自主科技創新能力較為薄弱、人口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農民增持續收的難度依然較大等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記者問:針對這些問題,你們將采取哪些措施加以解決?
黃坤明書記:創新推動發展,創新激發活力,創新促進和諧。嘉興經濟必須從資源消耗型向投資推動型轉變,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的改變,通過科技創新,增強嘉興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今年6月,圍繞打造全省開放型區域創新副中心,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自主創新大會,啟動了“創新型城市”建設,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推動自主創新。創新型城市的建設,需要引進大量高端人才和良好的創業環境。為了吸引人才“筑巢引鳳”,我們在多年前就作出了建設嘉興科技城的戰略決策。現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等大學和科研院所紛紛落戶嘉興,嘉興正在向人才聚集高地的目標步步靠近。
和諧社會不僅要做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而且要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將致力于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全國環保模范城市,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大力實施城市“造綠”工程,加快推進“引水”、“治水”、“清水”等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構建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努力打造“宜居城市”和“人居嘉興”的品牌。
為了讓農民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增長機制,我們將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就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小城鎮,增強小城鎮的集聚功能和對農村的輻射能力,通過小城鎮的發展,增強農村產業發展的承載力;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多品的塊狀區域特色產業,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記者:濱海新區開發戰略又是出于什么考慮?
黃坤明書記:嘉興既是一座運河城市,也是一座濱海城市。嘉興擁有良好的港口資源、海岸線和濱海陸地資源,發展海洋經濟的條件得天獨厚。嘉興推動濱海新區的建設,是要對重點區域實行集中開發,更好地承接國際先進制造業的轉移,為嘉興的未來奠定基礎。根據省委、省政府打造環杭州灣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戰略部署,我們審時度勢,把實施濱海開發戰略擺上突出位置,出臺制定了《關于加快濱海新區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著力推進嘉興從“運河時代”邁向“濱海時代”。今年又召開了濱海新區開發建設動員大會,提出舉全市之力,用15年時間再造一個經濟大嘉興。目前,濱海新區的規劃體系正在完善,基本框架逐步拉開,港口建設日益加快,合力開發機制正在形成。
記者問: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全面部署。嘉興如何緊密聯系實際,全力以赴促和諧?
黃坤明書記: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的全面部署,為我們進一步謀劃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指南。 認真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對于我們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將緊密結合嘉興實際,把中央全會精神要求貫徹落實到推進嘉興和諧社會建設各項工作中去,集中精力抓發展,全力以赴促和諧。
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我們將圍繞"三地一中心"建設,進一步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提高發展質量。一是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現代新農村,全力打造全省城鄉一體化先行之地。二是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和特色,加快濱海新區開發建設,加快建設環杭州灣先進制造業基地。三是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好全省對外開放前沿陣地。四是突出嘉興科技城建設,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力建設全省開放型區域創新副中心。
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活力。通過改革創新,加快建立健全化解矛盾沖突、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和機制,從制度上保障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公共財政制度,建立健全創造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利益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矛盾疏導機制,引導群眾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
完善社會管理,營造良好環境。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推動社會組織發展,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完善居民自治,建設服務型政府,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積極培育和諧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和"崇文厚德、求實創新"的嘉興人文精神,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倡導和諧的思想觀念,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降低社會管理成本。深入推進"平安嘉興"建設,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促進社會有序運行。
創新工作載體,筑牢基層基礎。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基層,全面開展和諧村莊、社區、企業和學校的創建活動,通過這些創建活動,推動形成基層干部和群眾干事業、促發展、創和諧的整體合力。(葉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