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人士透露,一個由國務院領導、各省主管負責人及中石油和中石化高管參加的高層會議9日在廣州召開,其中心議題是成品油價格體制改革。這表明,繼天然氣價格改革和電煤價格市場化改革之后,最為引人矚目的成品油價格改革“呼之欲出”。
目前中國油價與國際油價之間是“有限接軌”,即原油價格已與國際油價接軌;而成品油價格變化則由國家發改委調控,即當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加權平均價格變動幅度超過8%時,發改委才會重新確定國內成品油的零售基準價。
在國際原油價格高漲的背景下,為穩定國內成品油市場,遏止高通脹和顧及大眾的負擔能力,內地成品油零售價格在中央政府控制下一直低于國際水平,但也因此導致國內油價與國際市場的“倒掛”和國內煉油企業的大面積虧損。以主力石油下游業務的中石化為例,去年頭三季的煉油業務即虧損79億元。
有甚者,由于成品油業務無利可圖,一些企業寧愿把石油出口至外埠,獲取和國際油價掛鉤的優惠價額。發改委雖屢次上調成品油價亦成效不顯。加之某些海外地區局勢動蕩,運力緊張,致使一些地區出現油品供應緊張。
成品油價調整與居民生活直接相關,具有極高的敏感度。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有關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之聲此起彼伏。
曾有消息說,成品油價格改革將可能縮短石油零售價和進口批發成本的差距。由于中國油價和國際油價有明顯差距,即意味著,新機制一旦啟用,油價恐有上升。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油價的提升將對各類上游行業形成較大影響。
不過,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蔣潔敏日前明言,國家有關部門已表明成品油改革關鍵是“疏導價格矛盾”。
發改委去年12月曾表示,今年中國將進一步理順成品油價格關系,綜合考慮國際市場油價變動等情況,合理安排國內成品油價格,“不會集中出臺漲價措施”,“既考慮民眾承受能力,亦考慮社會承受能力”。
中國石油煉油與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田景惠8日說,油品價格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把目前的“有限接軌”逐步變為“全面接軌”。他建議,應該建立石油與相關行業的價格和稅收的聯動機制,通過從價的稅收政策,適當調節強勢和弱勢群體的利益分配。
田景惠還認為,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盡快恢復石油期貨市場,通過發展國際定價中心,把越來越多的油價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今年底,中國將對外資開放成品油批發市場,此即意味著中國石油石化領域全方位對外開放。目前,全球五百強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幾乎均已在中國布點,且正逐步形成外資主導的業務構架和生產鏈。在此背景下,中國油價的未來走勢變動,無疑需要更為深遠的考量。
不夸張的說,中國成品油價格改革正處在公眾關注的“火山口”上,“路向何方”備受關注。
新聞背景:
中國成品油定價現行機制——“一個月跟蹤法”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目前實行的是“一個月跟蹤法”。國家發改委根據新加坡、荷蘭鹿特丹和紐約三地一個月前成交價格加權平均價格。若三地油價變幅超過上次調整價的8%,成品油價可立即調整。由于國際油價趨勢向上,故成品油價形成滯后差距。去年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幅度超過15%,低于國際油價的30%平均漲幅。(記者秦大軍 李新民 王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