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惟一沒有平原支撐的農業省貴州,因地制宜發展各種模式的生態農業,示范區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貴州省近年來在12個縣市開展了生態示范區建設,以發展生態經濟為抓手,為全省建立生態型社會探索可行之路。
赤水市通過生態示范項目建設,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12元,森林覆蓋率高達68.7%,城市綠化率上升至36%,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優良,飲用水源和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以黔北20萬噸竹漿林紙一體化項目落戶當地為契機,赤水市大力推進竹基地建設,到2005年共完成原料基地造竹48.4萬畝,既為項目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又綠化了山川,保護了生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推廣免耕技術、秸稈還田,削減化肥用量、增施有機肥,使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
喀斯特地貌占82.65%的荔波縣,在生態示范區建設中,通過旅游扶貧開發、自然保護區建設、景區保護建設、生態移民、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農村能源改造、現代農業發展基地建設等措施,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2004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00.6元,比上年增長33.8%;森林覆蓋率達到63.69%;“十五”期間完成近5000口沼氣池建設并投入使用,年減少薪炭林消耗量約2.8萬立方米;自然保護區面積比試點前增長31.56%。全縣已初步形成“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生態旅游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模式。
湄潭縣經過生態示范區建設,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森林覆蓋率達50.56%;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形成了茶、米、油、畜為主的綠色、無公害特色食品生產基地群。“養殖-沼氣-種植-加工”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成效顯著。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比2000年增長21.77%,農民人均純收入2415元,增幅達16.7%。
此外,貴州還有其它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9個,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縣2個及生態農業示范村250個。在一系列生態示范點建設的推動下,貴州省森林覆蓋率連續5年年增一個百分點,森林面積達9200萬畝,森林覆蓋率34.9%。生態建設凸顯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效益”。(記者 周芙蓉)
新華網 2005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