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黃色的草場中,沿著黑帶般的青藏線,越過日月山、穿越橡皮山,溯昆侖山的脈絡而尋覓,展現在面前的是群山環繞之間天然鑲嵌著一個巨大的盆地,這就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
作為中國西部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吸引了越來越多關注目光。筆者日前來到海西州的州府德令哈市,采訪了中共青海省委常委、海西州委書李鵬新。
初冬的德令哈,湖水澄澈,長天蔚藍。李鵬新談起海西州的發展,興致勃勃,如數家珍。
與德國面積相當
作為"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在中國可謂盡人皆知,或許是因為過于聞名則喧賓奪主,相比之下,其行政區所在地海西州反而被外界知之甚少。
海西州因居青海湖以西而得名,總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是青海省面積最大的自治州,與德國的面積相當。論國土面積,在中國地州一級中,僅次于與之相鄰的第一大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洶涌澎湃、波濤滾滾的江河,歷來為世人所熟知,它們的源頭集中在被稱為三江源的地區,該地區相當一部分就位于海西州境內。
礦產資源價值占青海省九成以上
因涵蓋了整個柴達木盆地,海西州礦產資源引人矚目。據當地提供的數據表示,其礦產資源潛在價值占青海省的95%,約 16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比2004年中國的GDP還要多3萬億。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類型全、分布集中、組合度高的特點,使海西州成為青海省獨具特色的新興工業基地,并列入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產業園區。
經過多年的開發利用,海西的稟賦資源優勢開始向經濟優勢轉換,資源主導型產業初步形成,工業的主導地位十分明顯。據統計,海西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位居青海省第一,人均GDP達3000美元,在中國30個民族自治州中列第一位。
經濟總量位居青海省第二
海西州的經濟總量已列青海省第二位。李鵬新說,海西州提出了"開發優勢資源、實施工業強區"的思路,通過把工業做強做大,從而成為拉動該州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
目前,海西已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氣、電力和煤炭開采為主的能源工業,以鹽湖開發為主的鹽化工業,以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礦采掘為主的冶金采選業,以石棉、水泥生產為主的建材業,以農畜產品、中藏藥為主的加工業等5大工業體系。
德令哈、格爾木形成兩冀帶動發展
李鵬新表示,為了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海西州目前重點加快格爾木、德令哈兩個中心城市的發展,已形成輻射帶動全州東西兩個經濟區發展重要增長極。
格爾木是1950年代以后,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和柴達木資源開發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也是青海省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海西西部經濟區的中心城市。該市總面積12多萬平方公里,可以說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城市。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察爾汗鹽湖鹽類總儲量600億噸,鉀、鈉、鎂、鋰總儲量居中國第一位,澀北氣田以萬億的儲量而成為中國四大氣田之一,該市以鉀肥為重點,大力發展鉀、鈉、鎂、鋰、鍶、硼等系列產品,將建成國家的鉀肥、金屬鋰、金屬鎂等系列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基地和青藏高原重要的石油煉化基地。
州府所在地德令哈是該州政治、教育、文化中心和海西東部經濟區中心城市。該市周邊200公里的范圍內,擁有豐厚的鹽、石灰石、煤礦資源,發展制堿業有突出的優勢。該市制定了建設中國堿業生產基地的產業導向,目前已有青海堿業等企業開工生產。該市將逐步形成270萬噸純堿、60萬噸燒堿、60萬噸PVC的生產能力。
青藏鐵路影響深遠
格爾木是中國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格爾木地處青(青海)藏(西藏)、青新(新疆)、敦(敦煌)格(格爾木)公路和青藏鐵路交匯處。南可通西藏,北可達甘肅河西走廊,西可去新疆,東可到省會西寧。民航班機可達西寧、蘭州、西安和拉薩,進藏物資的80%由格爾木中轉。
李鵬新說,目前青藏鐵路已實現全線貫通,該鐵路投入使用后,為青藏兩省區聯手開發優勢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創造了條件,而海西州將受益良多。
西藏煤炭資源很少,且開采困難。海西州煤炭資源豐富,探明儲量達36.72億噸,保有儲量36.58億噸。
青藏鐵路通車將使運輸成本降低,大量質優價廉的煤炭可以進入西藏市場,這將為拉薩及鐵路沿線民眾生產、生活用煤帶來極大方便。
青藏鐵路可以同時拉動旅游業的發展。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多年來制約兩地旅游業發展的最大瓶頸--交通基礎設施滯后的狀況得到極大的改善,將實現兩地同國內其他旅游線路、旅游景點的融會貫通,為加快發展高原特色旅游業、帶動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循環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
柴達木資源開發正在從初級開采向深度開發轉變,由原料輸出型向精深加工型轉化。李鵬新說,這是海西建立新型工業基地最關鍵所在。
"海西目前是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 李鵬新說。
他認為工業要從節約資源中求發展,從保護環境中求發展,從發展循環經濟中求發展。對傳統產業中的資源型產品千方百計拉長產業鏈,做到綜合開發、有效配置、循環利用,把發展的著力點轉變到低消耗、少排放、高技術、可循環上來,要努力構建集約型、效益型、生態型的工業發展模式。
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核心的柴達木資源綜合開發剛剛起步,但已顯示出勃勃生機,石油天然氣化工、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煤碳業四大支柱產業迅速崛起,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中信國安、浙江玻璃等一批大企業大集團投身海西資源開發,海西工業的整體形象也在舊貌換新顏,從過去"不是挖礦就是賣原料"的傳統向高科技、深加工、環保型的方向邁進。
目前進人海西的煤炭開發企業在規模開采原煤資源的同時,均規劃建設焦化廠、洗煤廠、燃煤電廠等,產業鏈在延伸。這些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預示著海西工業告別過去那種單純依靠資源維持企業生存的尷尬局面,開始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海西州的發展還面臨很多的困難,李鵬新并不諱言。如基礎設施還不健全,鐵路運力不足,水資源短缺,格爾木以西地區電網還沒有覆蓋。從地質勘探到資源儲備,還存在一大塊盲區。但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
對此,李鵬新自信地說,一方面海西在加大資源勘查力度,摸清資源家底,擴大資源儲備,推動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解決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在加快水利設施建設、交通網絡建設、電源電網建設和產業園區建設,解決基礎支撐不強的問題。 (李德華 閆文陸)
中新網 2005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