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記者從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獲悉,廣東將借鑒湖北經驗,加快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農業人口比例較低的珠三角地區,明年或者后年將首先消除城鄉戶籍差別。爭取在“十一五”期間,全省基本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
據介紹,今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廣東克服了重重困難,抗擊了歷史上罕見的旱災和洪災,保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今年1-9月,全省農、林、牧、漁總產值1406.33億元,增加值810.56億元,同比增長2.6%和2.5%;由于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農民非農收入的比例,全省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1-9月人均現金收入4000元,同比增長12.9%;農村“一保五難”問題進展順利。但農民增收困難,城鄉差距擴大,農村治安形勢嚴峻,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不完善的問題依然制約著廣東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廣東省委副書記歐廣源說,“十一五”期間,廣東的農業農村工作將著重從十方面深化體制改革:一是推進鄉鎮綜合配套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擴大公共財政的覆蓋面,建立城鄉統籌的財政體制;三是金融體制改革,改變農民貸款難的局面,充分發揮金融企業的杠桿作用;四是保險體制改革,建立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保險體制;五是集體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根本出路是集體土地的資本化和市場化;六是產權體制改革;七是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特別是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要著重解決;八是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改革,建立起包括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的服務體系;九是戶籍管理體系改革,不能搞“一刀切”,要逐步推開;十是社會就業管理體系的改革。
廣東明年農村工作的重點是:通過精簡機構設置、交叉黨政領導班子、固定編制和將事業單位推向市場等措施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強一級抓一級的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通過扶持農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加快產業化經營和現代化建設;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賴偉行)
中新網 2005年1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