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際資本開始悄然進入中國農業,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全新的銷售模式所帶來的沖擊引人關注。記者調查了進軍重慶農業的“世界第三大果商”澳門恒和果業、全球500強企業法國威望迪環球公司以及新加坡的復發中記,實踐證明,有實力的國際資本在一定程度上可助解國內農業面臨的資本、技術、國際市場銷售等一系列難題。
跨國農業公司在投資之初,往往投入巨額“鋪底”資金,其大手筆的投資緩解了國內農業投資的“饑渴癥”。以法國威望迪環球公司為例,為選與“康納”相匹配的柑桔基地,早在1995年至1996年,公司就耗資千萬美元到中國近10個省尋找合適區域,最后認定重慶忠縣的土壤、氣候、降雨量是最佳種植區。1997年,威望迪公司開始在忠縣建柑桔果園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高達9.625億元,包括15萬畝基地果園、世界一流的技術中心和年加工35萬噸原料果的橙汁加工廠。
“高水平農業要有大資本作支撐。”忠縣柑桔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蘭貴安十分感慨,“柑桔是果農的致富樹,但缺少資金,搞了好些年才種了萬把畝;而威望迪公司統一運作7年,忠縣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柑桔工廠化育苗基地。”
去年3月,澳門恒和果業在重慶江津建立了10萬畝柑桔生產基地,直接投資已達6000多萬元;新加坡復發中記公司2002年也投入大量資金,啟動奉節臍橙與長壽夏橙的東南亞外銷業務。
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為中國農產品提供了巨大的成本優勢,但農產品國際貿易已不是“提籃小賣”,國際資本為中國農產品構筑起一個國際貿易網。澳門恒和果業對中國大陸地區的香蕉和柑桔進口都排在第一位,在30多個國家有銷售網,僅在東南亞就為420多個超市供貨,在國內有400多家分銷商。江津果農看到了引領市場潮頭的希望,僅去年,恒和果業江津基地還沒有進入盛果期,就拿到東南亞800多萬美元的訂單。
法國威望迪環球公司在忠縣基地的銷售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成立了橙汁加工廠,年加工35萬噸原料果;二是日本大型水果經銷商三井物業公司和臺灣統一集團都有意代理其國際銷售。新加坡復發中記也有著成熟的國際市場經驗。重慶市農業局經濟作物處處長助理向可樹說:“復發中記曾表示,希望用奉節的臍橙把美國的‘新奇士’擠出東南亞市場。此前,復發中記曾成功地經銷山東蘋果,在東南亞市場打敗美國蛇果。”
我國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如何與國際資本對接,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三家跨國公司進軍重慶農業的實踐,證明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中國農業國際化、市場化和產業化的重要方向。
澳門恒和果業一到江津就提出這樣的條件:不和鄉村一級簽約,也不和單家單戶合作。理由是前者不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經濟實體;而后者與千家萬戶訂合同,違約后的懲處成本很高,合同相當于一紙空文。恒和果業駐重慶公司副總經理歐應剛說:“我們最中意的是注冊的農民合作社。它有兩個好處:一是組織架構逼著雙方守約,如果有小公司來低價收果,專業社為了保證其銷售網絡,不會因小失大,如果是大公司來擾亂市場,恒和果業可以和它打官司;其二,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規模可以達到公司的要求,每塊集中連片基地都在1000畝以上,否則專業技術難以發揮優勢。”羅壩鎮芳陰村第一個“跳起來摘果子”。按恒和果業的要求,芳陰村率先成立柑桔專業合作社,每戶交納66元的公共股金,以每戶的柑桔樹作為股本。如今芳陰村3000多畝柑桔全部更新成國際市場走俏的品種,全部掛果后預計人均增收3000元,比現在翻一番。
我國分散承包的土地使用現狀對規模經營提出了挑戰。法國威望迪公司與忠縣的做法是:堅持土地承包政策,在果園建設前,將土地暫時收攏,調整規劃,集中連片統一建設,待基礎設施建好后,按承包戶數和人口分配到戶,農戶就擁有了相應果樹的所有權和土地經營權;同時建立以勞動聯合和土地等資本聯合為基礎的果農協會,讓果農自我管理。縣柑桔辦副主任蘭貴安說:“‘公司+基地+果農協會+市場’的運作模式,實現了小生產與國際化的對接。” (劉健 徐旭忠 陳敏)
經濟參考報 2004年10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