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特殊的造型符號和筆墨韻律的中國書法,近日正式啟動邁入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旅。昨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關正式文本和申遺片已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具體結果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對此,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共有包括中國書法在內的35項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申世界“非遺”為傳承文化
中國書法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與演變而發展,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李勝洪副院長告訴記者,歷經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書法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隨著時代的發展,書法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少,但是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還存在,只是存在瀕危性,“為此極需要將其傳承和保護下來,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基于此考慮。”關鍵是外國評委能否理解
據悉,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中國書法家協會作為書法傳承和保護的直接責任單位聯手參與了此次申報工作。李勝洪指出,從去年開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中國書法家協會就書法申遺展開了大量的工作。今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公布,書法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為了把最具中國文化代表性的書法推向全世界,此次又開展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
“我們對此次申報很有信心,但最關鍵的是外國評委能否理解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畢竟每個國家都要寫字,為何中國書法卻是種藝術,這需要外國評委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