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明宮西宮墻位置確定 夯土厚度達12米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8 月 28 日 |
|
唐大明宮西宮墻的確切位置終于確定了,其厚度至少12米;我市南郊發現的元代官員馬車,活靈活現制作精益求精;黃河改道致使陜西和山西黃河兩岸的居民常鬧地界糾紛,清朝政府仔細考證丈量秉公劃分兩省地界,這些事跡全部刻記于剛剛發現的黃河地界碑上。這是記者昨天從省、市文物部門獲悉的最新考古發現成果。
大明宮西宮墻究竟身在何處?
近日,我市文物人員對大明宮麟德殿遺址的一段宮墻進行了局部發掘。通過對麟德殿遺址宮墻夯土層的認真研究,專家們發現這段宮墻底層的寬度竟然接近12米;這絕非是一般宮墻的厚度,只有大明宮禁城城墻才可能如此寬。除此之外,考古人員還在二馬路附近的大明宮電影院原址開鑿出兩條近30米的勘探溝,也發現了寬度達12米的宮墻遺址。綜合這些宮墻遺址所處位置,專家確定這些宮墻遺址乃是大明宮禁城城墻遺址,也就是大明宮西宮墻遺址。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截止昨天,長度達2256米的大明宮西宮墻的走向以及準確位置基本上呈現了出來。
元代都總管馬車是啥樣子?
在我市南郊,考古人員近日發現一元代墓葬,共獲得各類文物52個。在這些文物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一架陶馬車。它是由大馬、兩個輪盤、車棚、車板和車軸等“陶質文物構件”組成。馬車制作得惟妙惟肖,其輪盤直徑大約有15厘米,車輪觸地部分,凸顯圓弧形,好像是給車輪上安裝了車胎似的;陶馬高18厘米上下,馬鬃精致入微;馬車車板長40厘米左右,車板四角各有一個雕刻龍頭;車棚穹頂恰似屋蓋遮風擋雨。從該墓墓志銘上可知,墓主祖籍乃元朝福州人,后居住西安,官至都總管。
清朝官府如何界定秦晉地界?
我省文物人員剛剛從民間發現一塊特殊的清代碑石,其為山西和陜西兩省在黃河流域首次發現的“黃河地界碑”。該“黃河地界碑”是在大荔縣范家鎮華原辛村發現的,石碑質地為青石,碑體基本完整,碑高159厘米、寬61厘米至64厘米、厚16厘米,碑首刻有“皇清”二字。石碑雙面也均刻有字樣,一面為“黃河地界碑記”,碑文詳細講述刻碑緣由,地界糾紛產生原因、解決問題的官員及過程、結果等;另一面刻錄的是黃河地界碑的原始碑文。刻碑時間為清雍正七年十月谷旦。該石碑對研究歷史上黃河在晉陜河灘地區泛濫成災對兩省百姓的危害,以及因河道頻繁改道而引起的地界糾紛,以及清朝當時為解決糾紛而勘定兩省地界的考證等,提供了實物依據和翔實的文字資料。 |
來源: 西安日報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