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十一月八日電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動用二十萬工匠修筑的南京明城墻城磚來自哪里?江西省分宜縣最近發現的目前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迄今規模最大的明城磚官窯場遺址部分回答了這一問題。
這一發現既印證了不少史料,也填補了很多歷史記錄的空白。目前,南京市有關方面打算把南京明城墻及與其建造息息相關的磚窯一并捆綁“申遺”。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專家楊國慶見過很多“大場面”,但沒見過這么大的場面。最近,他在江西吃驚地發現,在該省新余市分宜縣至宜春市綿延三公里的袁河岸邊,竟然整整齊齊排列著成百上千個大小不一的磚窯。
這個發現得益于江西分宜縣一位民間收藏愛好者盧小平。去年盧小平回老家掃墓時,在山上撿到一塊重約二十公斤、帶有銘文的大青磚,磚的銘文“分宜縣提調官典吏刑初司吏張用韶袁州府提調官通判隋赟司吏任俊”和“總甲陳文彬甲首黃南英小甲中敬存窯匠袁尚造磚人中吝十”清晰可辨。
銘文特征與古籍線裝書《明?南京城墻磚圖文釋》相比照,完全吻合。幾經周折,盧小平與南京考古專家楊國慶取得聯系,順利地找到了生產城墻磚的窯址。后來專家們順著袁河發現了更多窯址,據此判斷袁河沿岸的明代磚窯有上千個至少綿延三公里。
那么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到贛西地區來制磚?楊國慶通過對磚塊土質研究發現,“瓷磚”是由高嶺土燒造的,發現這些泥土非常潤滑,摸上去就像滑石粉一樣。正是這個特質使得江西產的城磚質地非常堅硬、幾乎不透水,因此在明代修建南京城墻時,這些“瓷磚”都被放在了城墻的內部,以起到穩固墻體的作用。
南京明城墻是中國歷史上惟一建造在江南的統一全國的都城城墻。長達三十五點三六七公里。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在南京建造明城墻時動用了二十萬工匠,僅燒造城墻磚一項便由全國三十二府一百四十八個州縣承擔,但是迄今為止,很少發現這些燒磚的窯場。(張文耀 吳慶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