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閱讀群體“聽一族”的誕生,令“聽書”成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現象。除了常見的經典名著有聲版外,提供“聽書”服務的各大網站新近又相繼開發出了“聽雜志”甚至“聽報紙”業務,其中不乏《讀者》《科幻世界》等國內熱銷雜志。然而,“聽書”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捧的同時,也引來一些擔憂之議。
《讀者》不再用來“讀”
用來聽的“書”不是指評書,而是為了適應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將傳統書籍由真人朗誦后,制成可下載的Mp3格式的有聲讀物。所謂“聽一族”也并非狂熱的音樂一族,而是那些喜愛閱讀,卻因工作忙碌選擇“聽書”的人群。
有聲讀物最早是為開車者服務的,但現在,“聽一族”的隊伍中更多的是“白領”們的身影。有聲讀物的范圍也從書籍擴展到了雜志和報紙。現在,進入任何一家聽書網站,科幻冒險、詩詞散文、名著經典、童話寓言、網絡文學以及新近加入的雜志、報紙等都可以通過Mp3等播放設備輕松下載。此外,許多聽書網站還允許網友自己DIY錄制“聽書”,上傳后供他人下載收聽。
在高新區某單位做會計的李小姐成為“聽一族”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平日工作忙碌的她很享受這種閱讀方式,從網上下載一些好聽的小說和散文,上班路上,旅途中,乃至健身時都能聽,絲毫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還能“一心二用”。“我以前一直訂《讀者》雜志,很喜歡里面哲理性的小文章。現在發現自己一直下載‘聽書’的網站提供《讀者》有聲版了,以后的《讀者》我就靠耳朵‘讀’了。想什么時候聽,就什么時候聽。”便利的閱讀方式和越來越豐富的選擇性,令“聽書”成為忙碌的都市人獲取知識和信息最便捷的手段。
“聽書”令閱讀膚淺化
從“聽書”到“聽雜志”,再到“聽報紙”,雖然一路受到追捧,但學界卻對這種用耳朵“閱讀”的方式表示擔憂。在經歷了讀圖時代后,“聽書”是否會加速“速食文化”帶來的淺閱讀?
對此,西北大學文學院林允富教授認為,有聲讀物有獲取方便、資訊量大等優點,但傳統閱讀給讀者帶來的思考力和想像力是有聲讀物無法比擬的,傳統閱讀的價值不能被低估,現代人如果依賴越來越懶的閱讀方式,勢必導致閱讀與思考能力下降。
林教授還認為,有聲讀物難以替代傳統紙質讀物,“正如培根所說,讀書需要分類。有些書需要反復精讀,有些只要瀏覽就可以。因此,讀書方式也應根據不同種類的書來進行選擇。有聲讀物只是傳統圖書的延伸和補充,增加了人們閱讀的選擇余地。”
“聽書”如何保障著作權
伴隨互聯網和便攜式音樂播放器的普及,從圖書到報紙,有聲讀物的市場正在迅速擴大,讀者能從互聯網上下載的有聲讀物數量也大為增加。由于許多聽書網站要收取一定費用,能獲取經濟效益,如何保障原著作者的著作權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對此,陜西法正平安律師事務所的張忠民律師表示,提供有聲讀物收費下載的網站,如果原作品尚在著作權保護期限內,網站必須在征得著作權所有人的許可后,方能提供有聲讀物的收費下載服務,否則著作權所有人有權向涉嫌侵權的網站提出賠償要求。
經常“聽書”的某高校研究生江鵬說,在“聽書”過程中,聽播講人如何劃章斷句以及他們用不同的音調語氣制造出的高潮和懸念,也是一種享受。聽得多了,自己也想“說書”,傳到網上讓大家聽。對此,張律師說:“普通網友以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為目的,從網上下載有聲讀物,一般不構成侵權;而由網友朗誦、錄制他人文字作品后上傳至網站的行為,就得征得著作權人的授權或認同,否則就是侵權行為。但如果是自創作品,網友非但不構成侵權,還會擁有自己的著作權。” (見習記者 孫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