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出土的趙卿墓車馬坑文物,被認為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考古最重要的收獲之一;逐一切割裝箱,歷經3次搬遷,存入庫房達14年之久;2002年,市博物館開始了長達5年之久的修復……2008年5月9日,車馬坑文物修復保護工程終于大功告成,順利通過國家專家組驗收——
國寶修復耀并州
埋藏講究,千年之后完整再現
1987年,市第一熱電廠開始第五期擴建,發現了一批古墓。當時,文物部門經過考古調查,認定這是一處延續時間長、墓葬較集中的古墓區。
從1987年7月到1990年12月底,省市文物部門對此處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現了古墓1350多座,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夏代,下歷春秋、戰國、秦漢、北朝、隋唐,一直到北宋初年。
在這一大批古墓葬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獲得資料最豐富的,是春秋晚期的趙卿大墓,它共出土了3412件文物,其中尤以隨葬的著名的“鳥尊”等青銅極品和一座110平方米的大型車馬坑最為珍貴。也因此,山西趙卿墓,與大名鼎鼎的四川三星堆、陜西兵馬俑和法門寺地宮、湖南馬王堆、廣東南越王墓等一同,被稱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當時,車馬坑文物已埋在地下接近2500年時間,原來的木質的車身,已被土壤置換,木質古車變成了土質古車;戰馬也腐爛成馬骨遺骸。市博物館館長張宏說:“2500年來,當地的土壤環境相對比較穩定,木頭漚爛以后形成‘中空’環境,細土逐漸滲入,最終變成了‘土車’。”
出土時,車馬坑的埋葬十分講究——所有的16輛車都是“倒”放著的,車箱著地,車輪懸空。正因為這樣與眾不同的埋葬方式,使得其得以完整保存下來,人們也有幸親眼看到了2500年前真正的交通工具。往細處看,車身的結構關系清楚,木條綁扎痕跡依然清晰,幾乎所有車輪都保持了正圓形,車體一些部位甚至還保留有2000多年之前的漆皮!而46匹古代馬的遺骸除個別部位腐朽殘缺外,整體狀況良好,這令當時的考古人員興奮不已。
當年主持發掘工作的省文物局陶正剛先生說,相比較河南洛陽、山東臨淄、曲沃晉侯墓地等出土的車馬坑,趙卿墓車馬坑的價值在于:車之形態更加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