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再赴災區的溫家寶總理站在四川地震重災區北川縣城外的一塊高地上,眺望這座曾經山清水秀,如今滿目瘡痍、一片廢墟的縣城時,留下一句話:“我們要再造一個新北川。這座老縣城可以作為地震遺址保留,變成地震博物館。”
6月5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針對建立四川“5·12”地震遺址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已牽頭組織四川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召開兩次專題方案論證座談會,以便將具體意見和建議盡快納入四川省災后重建總體規劃。“對地震遺址博物館將給予最高的文物保護級別。”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和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陶東風,是較早提出“建立地震博物館”的一批文化學者中的兩位。馮驥才說,地震遺址博物館首先是要見證這一災害的巨大破壞力,見證這一悲劇的事實,無論在地震學、地質學、建筑學還是科學抗震救災方面,都有重要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將見證當代中國人面對這一特大災難表現出的特有氣質與崇高境界。它將堅實而鮮明地記憶著中國人勇敢、堅韌、博愛、團結和神圣的生命情感。這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偉大的精神創造。博物館能將其珍藏,使其發揚。”
陶東風同樣認為,不管是自然災害還是歷史災難,在過去之后都應建立相應的紀念館,以便人們進行反思,悼念死者,激勵生者,安慰前人,警示后人。陶東風清楚地記得,2003年他在華盛頓參觀越南戰爭紀念墻的時候,看到墻上刻著5萬死亡戰士的名字,有些還有簡介和照片。“我感到很震撼,這些直觀出現在你面前的名字和圖片,與5萬人這個抽象的數字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因為這是生命,不是數字。”
針對各界關注的“將來的地震遺址博物館會否變成旅游場所”話題,單霽翔強調,地震遺址博物館不是旅游場所,它是保持歷史紀錄的文物,也是供人們寄托哀思的一處紀念地,該博物館除保護好北川縣城地震災害遺址外,還可能包括汶川、都江堰等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震后場所,以構建一個科學、完整的地震遺址系列。地震遺址博物館將在尊重當地文化、歷史傳統基礎上,納入災后重建總體規劃。建成后,一方面要發揮地震科研、宣傳教育作用,一方面也要為今后防災減災、建筑抗震設計等提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
單霽翔同時坦稱,地震遺址保護在我國是個新課題。“相對于土遺址、磚石結構和木結構房屋遺址而言,以鋼筋混凝土廢墟為主體的現當代建筑保護難度非常大,因鋼鐵易銹蝕,會造成這些遺址建筑壽命縮短。地震遺址的救災保護,要像考古工作一樣,一點一點地清理,國家文物局將給予地震博物館最高的文物保護級別。”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張廷皓還建議,意大利的著名世界遺產——龐貝古城,就是因火山爆發而保留下來的完整城鎮,因“5·12”大地震而永久定格的北川舊縣城也具備這樣的條件和資質,我們可以將其申報成“世界文化遺產”。記者 文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