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重讀屈原的心靈史,這個端午不一樣
-崔富章 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博導
每年的端午節,都能夠提醒中國人重溫屈原這個歷史文化符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這也是端午節的精神價值超越別的傳統節日的原因所在。
聯系到當下的社會現實,在地震災后,2008年的這個端午節意義非凡。為了抗震救災而眾志成城,中國人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從上到下,從老到少,所有人都在關心災區人民的命運、關心國家的命運,為了救人、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而竭盡全力。地震天災就像活生生的教材,把中國人血液中的屈原精神都激發出來,展示出中國人的優秀品質。并且,這樣的精神通過行動互相感染,全民族動員起來,凝聚起為了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不可阻擋。
這個端午節,在一種振奮的氛圍中重讀兩千年前屈原的心靈史,這是對傳統精神的一種升華。
我們需要屈原精神
-陳振濂 浙江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端午節的文化意味超出了民俗意味。首先,它讓整個民族有機會進行一種具有文化深度的反省。當前我們身處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丟失了許多東西,其中包括許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比如屈原對國家、民族的忠誠至死不渝,這種忠誠是古代士大夫的人格和風骨的展現,這種人格和風骨在現代經濟大潮中,在傳統文化空氣越來越稀薄的中國,具有提升國民風范的作用。
其次,當下我們需要屈原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精神。當他發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實現時,寧愿投江而死。為了理想勇于獻身,在今天這個以利益為中心的社會里,有這種精神的人太少了。這無疑是我們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再次,從民俗意義來說,端午節還是一個緬懷先烈、先祖的節日,它讓我們有機會去緬懷我們的先賢的豐功偉績和精神境界。這不是作秀,而是時代的需要,任何一個有脊梁的民族,都應該對自己民族的英雄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不要把傳統文化節日都過成狂歡節
-烏丙安 中國民俗學會名譽會長
今年開始幾個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都變成了假日,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傳統文化節日最重要的是傳承文化記憶,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是我們區別于其他民族的最根本特點。我們今天過的端午節,和一千多年前的古人過的端午節,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將來科技發達了,我們能到月球上、火星上去生活了,但端午節還是照樣要過的。
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各地也都各有特色。南方是劃龍舟,北方則是比賽射箭,打馬球,各地都把自己的文化、傳說融入進去,這也正是民俗節日的一大特色。我們今天就是要把這些歷史文化價值繼承下來,不要遺忘。
現在有一種說法,給你放假就是讓你歡樂的。這是不對的,千萬不要把傳統文化節日過成狂歡節。現在很多小年輕喜歡過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但是我們的過法和西方完全不一樣,人家的節日是有文化內涵的,是有傳承的,但我們完全是狂歡,瞎湊熱鬧,所以我說我們的平安夜一點都不平安。傳統文化節日也一樣,它不是一個瞎玩樂的節日,而是要通過這些節日,把我們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繼承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