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4時許,蓬溪縣黃泥鄉石窠老板柏再清像往常一樣,帶著工友們到雙橋村距鄉場約1公里的殺人坡一處石窠中打石頭。“轟轟轟”,隨著幾聲巨響后,柏再清帶著工友們一起搬運著石頭,“看看這兩塊石頭,上面怎么有魚的花紋哦!”柏老板當時自己也不曉得是什么,看到石頭上面有些魚的花紋、魚刺、魚鱗什么的感到很奇怪。第二天一早他就向縣文物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報告了這件事。
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趕赴柏再清的家中,經過初步考證,這是兩塊古魚化石,大約形成于1.5億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這一發現將對于研究蓬溪縣地質結構和考古遠生物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經縣文物管理人員測量,這兩塊魚化石較為完整,大小一致,身長14厘米,寬4.5厘米,形態側扁,紡錘形類似現代的鯽魚,呈鐵銹紅色,魚鱗、魚刺、胸鰭、腹鰭、背鰭、尾鰭清晰可見。目前,縣文物管理所已把此魚化石列為文物加以保護。工作人員將化石取回并收藏入庫。記者在文管所親手觸摸到這至少1.5億年前的“魚”,發現嵌在兩塊石頭中間的魚化石魚頭呈錐形,魚身體的每個部位清晰可見,魚形體豐滿、栩栩如生,整個石頭基本呈青白色,而魚化石部分呈鐵銹色。
“對于柏再清發現古魚化石主動上交國家這一行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縣文物管理所已對柏再清主動上交化石的行為進行了表揚并給予了獎勵。”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馮小波說。
文/圖匡田軍記者余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