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真宮遺址全景。
原地抬升操作示意圖。 制圖:長江商報 李娟
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組成部分之一的武當山遇真宮遺址,其保護方案有了新變化。文物部門擬將其在原地抬升12米,以防止該遺址被水淹沒。這一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審批。
昨天,省文物局舉行南水北調工程湖北庫區文物保護工作新聞通氣會,該局副巡視員吳宏堂在會上通報了這一消息。
在原地填上12米高的土
遇真宮是武當山道教建筑群的九宮之一,是1412年明成祖朱棣為紀念道士張三豐而建造。由于地勢較低,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位的提升,如不采取措施,遇真宮遺址將被淹沒在水下。
此前,文物和水利部門提出了圍堰保護遇真宮遺址的方案,國家文物局對此原則同意。后來,工程部門在組織設計時,發現圍堰保護方案不可行,不利于保護文物。去年,我省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論證會,絕大多數專家原則上同意原地抬升方案。
根據原地抬升方案,目前遇真宮遺址的部分文物將暫時移開,工程人員在原地填上12米高的土后,再將文物搬回原址;另外部分能夠原地頂升的文物,可能將采取原地頂升的方式;遇真宮西宮部分遺址,將在原地復原展示。
確保能防百年一遇洪水
為了保護遇真宮遺址,文物和工程部門反復考慮,一再調整方案,確保該遺址能經受百年一遇洪水的考驗。
省考古所專家發掘表明,遇真宮遺址地下埋藏著大量文物。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這一珍貴遺產,文物和水利部門曾提出了3套保護方案:原地頂升抬高,異地搬遷,圍堰保護。
按照圍堰方案,工程將按百年一遇洪水設防。但是,專家們考慮到,如遇超過百年一遇的洪水,該遺址將受滅頂之災。如修圍堰,堰內還可能因洪災受水淹,如何排水也是難題。此外,勘探發現遺址一帶地質狀況不太好,如修圍堰,還可能出現滲漏等問題。
最后,專家們幾乎一致認為,應高度重視這一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組成部分,采取原地抬升方案。
省文物局副巡視員吳宏堂稱,原地抬升方案預計經費為5000萬元。
小資料
遇真宮
位于十堰市武當山遇真宮村,坐北朝南,背倚鳳凰山,面對水磨河,左為望仙臺,右為黑龍洞,山水環繞如護城,海拔160米。遇真宮主體由中宮、西宮和東宮組成,平面呈曲尺形,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現存宮門、宮墻、龍虎殿、真仙殿殘跡、配殿、齋堂、金水橋等地面建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遇真宮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記者宋效忠 通訊員方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