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冒險打開沉箱
半潛駁將沉箱運送到海上碼頭后,由于半潛駁已經(jīng)安裝了與碼頭軌道相連接的裝置,沉箱不需再次起吊,就能送上為其專門準備的氣囊軌道之上。隨后,通過氣囊的滾動,沉箱就進入了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
省水下考古所魏峻博士告訴記者,在沉箱進入水晶宮后,大約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做防水處理,而往水晶宮里面注滿水,預(yù)計要等到明年1月。
“水晶宮這么久時間不注水,沉箱里的‘南海I號’和淤泥不會變干而導(dǎo)致?lián)p壞么?”對記者提出的問題,魏峻說,之所以現(xiàn)在要安插保泥板,就是為了保住里面的泥沙和水分。因此,只要運到水晶宮后沉箱里的水分不流失,就不需要立即將水晶宮灌滿水,因為水氣蒸發(fā)畢竟有限。“但我們也準備了保濕的措施。”
那“南海I號”何時能讓世人看到真面目呢?“估計需要很久,沉箱可能要在進宮的5年后再打開,因為我們不能冒一打開沉箱‘南海I號’就散架的風(fēng)險。”魏峻說,最穩(wěn)妥的方法就是讓沉箱一直裝著它,直到今后找到能確保打開后它不受損的方法,而且這一系列保護的方法需要通過國家文物局的批準。
魏峻說,目前國外在處理此類文物時,通常使用一些化學(xué)制劑來置換出水分,并保持淤泥和文物的固定,防止一打開沉箱時文物瞬間被破壞。
出水瓷器須防釉面龜裂
與埋藏在土地之中的文物相比,“南海I號”目前出水的瓷器即俗稱的“海瓷”有著保存更為完整、釉面更為光鮮的特點。然而,在“南海I號”早期出水的一些瓷器里,卻有小部分在出水后出現(xiàn)了釉面龜裂的現(xiàn)象。
對此,考古人員介紹,由于長期沉沒海底,瓷器的釉面布滿了鹽分,一旦曬干前鹽分稀釋不夠,就會出現(xiàn)釉面龜裂的現(xiàn)象。
為此,目前對“南海I號”新出水的瓷器,有關(guān)方面都將其儲存在含有一定鹽分的水中,并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少水中鹽分的含量,以達到為瓷器表面去鹽的目的。
魏峻介紹說,在日本,瓷器這樣在鹽水中保藏的時間大約需要2年,然后才能真正晾干,而中國目前也在摸索階段。對“南海I號”船體本身及瓷器的保藏,有賴于目前在中山大學(xué)進行的“南海I號”水環(huán)境研究的進展。據(jù)其透露,在明年1月水晶宮注水之前,中大對“南海I號”沉沒點水環(huán)境的研究將能結(jié)束。
魏峻告訴記者,在打撈進行完最關(guān)鍵的穿底梁后,文化部門的主要工作方向?qū)⒂晌奈锎驌妻D(zhuǎn)向文物保護。這對“南海I號”來說,是今后將持續(xù)很多年的大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