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飾簡單而獨特
精巧的發飾傾注心靈的美
過去衛藏地區未婚的女孩子習慣上編一根辮子。到了現在,已經沒有甚麼特殊區別了。
現在,藏南的已婚的農牧區婦女都要編兩根辮子,從發辮的中段開始用一種藏語叫“扎休”的發飾,跟頭發一起編成辮。扎休通常是三條一樣的粗細卻不同顏色的彩線,每一條彩線由許多根同色的線組成,這樣編成的彩辮往往要盤在頭頂,給人一種美感。城市里的婦女,穿著打扮日趨新潮。傳統的許多習慣也漸漸淡化。她們的發型千變萬化,縱是穿藏裝,從發飾上難以進行分辨,只是在遙遠的邊區才能感受到這種濃郁的藏族頭飾文化。
衛藏包括拉薩、日喀則和山南等地域。這一帶婦女的頭飾大同小異,而且比較趨于明朗化,發飾簡單易梳,各種頭飾注重精巧、名貴。
比起衛藏婦女的頭飾,藏東康區婦女的頭飾并不華貴隆重,但發式實在是乖巧又難以梳理。姑娘作新嫁娘時,按照自己的歲數將頭發編成小辮,分發處順著發路在兩顆珊瑚中串上一顆貓眼寶石固定在頭頂,珊瑚和貓眼寶石顆粒當然是越大越好了。有錢人或身份高貴者喜歡戴色澤鮮明,形狀圓潤、顆粒較大的珊瑚;至于貓眼寶石則喜歡九眼、三眼等單眼的,顏色普遍喜愛黑色。在一次過藏歷年的時候,我們按照藏東老家的傳統習俗梳理頭發,折騰了一個上午。頂在頭頂的寶石沉甸甸的,那些編得又緊又細的辮子拉得頭皮緊緊的,苦不堪言。可到了這個時候,說什么也得忍著,這正好印正了藏族的一句諺語,“要想美,就得忍疼”。這樣忍疼,為的是照幾張紀念照片。照片洗出來了,看著古韻十足的玉照,我不無感慨地想,如此動人的發式今生也許是最后一次做了。可我真真切切地過了一回牧女的著裝癮,難以忘懷那古老的風韻。似乎嵌在畫框中的牧羊姑娘本來就是我,帶著哀傷和牧歌的心靈,走向那蒼芒的草原。(文/中國西藏新聞網 白瑪玉珍 圖/西藏旅游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