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商業一脈,與徽商、晉商一樣,京商在商業文化史上不可或缺。作為有著三千年城、八百年都歷史的北京,“老字號”成為京商財富中原始的聚集地,其不僅帶有京商所顯著的特點,如皇商的氣派、中規中矩格外講究禮儀、和氣生財等,而且身上還延續著京商的文脈。
京城“老字號”的創業多是百年前“草根”們從外地移植過來的,皇城根成為了老字號的孵化器。由于缺乏根基,靠吸取皇城根的養分“老字號”是先結果,后生根。“老字號”的文脈是斷斷續續,京商的歷史文脈研究已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日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率先提出了京商研究課題,把京商作為北京商業研究的重要內容,并提出成立京商研究中心,創辦京商博物館,開發京商課程,編寫京商教科書多角度開展京商研究。面對難得的機遇,作為北京區屬老字號商業企業眾多的崇文區自然首當其沖,在梳理自己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京商文脈的基因也漸漸清晰。
貴族性體現京味文化
“老字號”大都有過自己的輝煌,也曾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過貢獻。北京“老字號”都曾不同程度地沾了皇家的光,老字號企業也常常以此為榮。
“清中期以前,琺瑯一直是專供皇家享用的珍玩,絕不可傳出宮外。甭說黎民百姓,就連達官貴人也鮮有涉足。”北京市琺瑯廠董事長余芳君說。“
作為國家命名的惟一一家生產經營景泰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其主導產品“京琺”牌景泰藍工藝品如今已經成為了大眾的收藏工藝品。”
“清朝的達官貴族就一直青睞‘月盛齋’的醬香熟肉制品,慈禧太后就曾賜給月盛齋四道‘腰牌’,作為進宮送肉的證件。”月盛齋的工會主席錢安民提起這事就充滿著自豪感。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歷史的積淀就是“老字號”企業的金礦。在長期發展中,老字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其經營方式、店規店訓、商店格局、字號招牌等都反映出傳統文化的鮮明色彩。
如今,北京老字號已經成為了歷史見證,它與城市的發展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代表這座城市甚至代表中華文化的誘人魅力。例如,“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全聚德的烤鴨已同長城齊名,成為北京的象征。很多民間歇后語,如“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嘗過”、“同仁堂的藥——貨真價實”等,生動地表述了老字號的品牌特色,成為京味文化的一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