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之好儒,有其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新安為文公闕里,后先相望,斯文盛昌”[15]。著名的思想家、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上饒),歷朝統治者的褒典追封為徽人好儒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罩菀坏兀貙僬每ぃ瑵h屬丹陽郡,建安十三年,孫權分屬新都郡,晉屬新安郡,隋開皇九年改置歙州,大業三年復為新安郡,唐武德年間置歙州府,宋宣和中始改為徽州,轄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朱熹先祖朱瑰于唐天*中奉歙州刺史陶雅命,領兵三千鎮戍婺源,官制置茶院,子孫因家焉。歷代繁衍,至九世而有朱熹。朱熹雖生于閩,宦于閩,而其文多自稱“茶院九世孫”,又稱“新安朱熹”,即不忘其舊也。朱熹兩次回鄉講學授徒,培養了大批徽州弟子,朱子之學轉相授受,歷朝不絕,形成了宋明理學之一重要分支——新安理學。朱子死后,先后有宋理宗追封信國公,紹定年間改封徽國公,淳*初詔從祀廟堂。宋度宗咸淳中詔賜婺源朱氏故居名“文公闕里”。明嘉靖間又詔婺源朱熹十一世孫朱墅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世蔭錄勿絕”。清康熙、乾隆先后親書“學達性天”,“道脈薪傳”等匾賜歙縣紫陽書院懸掛。朱熹理學對徽州政治、經濟、學術、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自元代起,朱子之書列為科舉必讀之書,天下讀書士子莫不朝夕誦讀。而徽州人讀朱子書,則又有更為深厚的桑梓之情,他們認為:“我新安為朱子桑梓之邦,則宜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以鄒魯之風自待,而以朱子之風傳子若孫也?!盵16]徽州人不僅讀朱子之書,且世代敬奉朱子,無論為官、為商、為農多依朱子家禮為行為準則,數百年來,徽州文風熾盛,人文蔚起,名家輩出,風俗淳厚。僅以婺源為例:宋以下600余年間,婺源中進士者554人,舉人718人,留下了“三代四進士”、“一門十一進士”、“六部四尚書”等佳話。婺源學者著述收入四庫全書的竟達170余部。在這樣的地方文化氛圍中,徽商之好儒也就不足為怪了。
徽商之好儒,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經商過程中,二是因商富裕后。在經商過程中,他們的好儒表現于自覺地用儒家思想來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商業行動,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講求義利之道,見利思義,不義之財不取也。儒家學者并不反對利,但他們的基本態度是重義輕利,以公利為上。孔子要求人們“見利思義”,甚而“舍生取義”。他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边@個道,便是儒家倫理道德的規范原則,朱熹說:“不以其道得之,謂不當得而得之。然于富貴則不處,于貧賤則不去。君子之審富貴而安貧賤也如此。”[17]徽商在商業交往或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從仁義道德出發,追求正當的商業利潤,尤其是不趁人之危,以黑吃黑?!舵脑纯h志》載:嘗有一粵商販珠寶適邑。途中聽得擔夫欲以商瞞稅訴之官,遂將珠寶寄存于婺商店主汪源家。抵城后,擔夫果訴于官。經查無著,擔夫受妄言之罪。珠商亦不敢返取珠寶,倉卒遠逃。至芙蓉五嶺間,則汪源已在樹下等候多時。粵商喜出望外,欲均分以酬,汪拒之,盡數歸還。后有司旌表其義,反汪源地稱為“還珠里”。據志載,徽人“家居為儉嗇而務蓄積,女人尤號能儉?!比欢谏鐣媲埃麄兺儍€嗇為慷慨。明時,有婺源桃源鄉人詹景端,經商運米四千二百石至饒。時值歲歉,民饑餓,景端盡捐其米以濟,活人無數,江右人勒石銘頌其德[18]。為了社會與人民的公利,徽商能做到拋千金而不惜。
(二)講求信、誠的商業道德。重然諾,守信用,以誠待人,以信接物。朱熹說:“誠包含有實理、誠愨兩重意思”。“誠,實理也”、“誠是不欺妄底意思”,“亡誆欺詐不誠,信是個人所為之實。”[19]仁義禮智信“五性”之中 ,實有是仁,實有是義,實有是禮,實有是智,便是信。將誠信用于商業,便是要求經營者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不搞假冒偽劣,不行欺騙妄誕。此正是徽商在商業活動中屬守的基本原則?!督贤ㄖ?輿地志》風俗篇有謂徽州,“地雜甌駱,性剛強,君子務為奇行高節,而羞不義?!诿嶂畟悾嗌袣夤潱嫒∮?,有唐風瞿瞿之意”?;丈淘谌珖鞔笾谐鞘兄行抛u甚高,是與他們注意自己的形象,講求職業道德分不開的。
(三)有較敏銳的商業眼光,善把握時機,收進售出以獲得高利。商場如戰場,能否準確及時地把握時機,得失只在幾微之間。這其中一定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杖撕米x圣賢朱子書,文化素養較高,能夠在風云多變的商場中權衡利弊,擊敗競爭對手?!督贤ㄖ?輿地志》風俗篇載徽州“山居十之五,民鮮田疇,以貨殖為恒產,善識低昂時取予,以故賈之所入,視旁郡倍厚”。明休寧程鎮魯始“舉宗賢數十人,俱人持三百緡合從賈于吳興新市。……久之,業**(217)起,十人皆不資”[20]。新安汪氏經營布匹,“十年富甲諸商”?;丈虃冐敻恢阅苎杆僭鲩L,“善識低昂時取予”的決策,便是成功的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