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從新一輪技術革命和迅速擴張的低碳產品市場中受益,增強可持續出口能力。在各國政府大力推動和財政支持下,世界對包括清潔煤技術、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提高能效技術的投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2008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達1400億美元。國際能源署估計,未來30-40年全球每年投資低碳經濟至少在5000億美元以上。如此大力度的技術和產業創新投資,將催生出對低碳產品的極大的需求。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又是低碳產品的大市場,在向低碳基金轉變過程中,中國具有吸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集群優勢,技術低成本化優勢。中國獨具規模的大市場有利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中國有可能重演上世紀IT國際貿易領域的歷史喜劇。上個世紀90年代,為擴大IT產品的廣泛應用,降低貿易成本,世界貿易組織發起了簽署了《信息產品協議》,推動實現全球IT產品的貿易自由化。盡管中國當時并非IT產品的生產和貿易大國,實際上也不是WTO成員,但中國積極參與了這項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通過這項協定的實施,中國成功地使自己成為世界上IT產品第一出口大國。比起上世紀90年代,現在中國制造業更加成熟,技術創新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在低碳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并非十分巨大。中國應當抓住機遇,擴大制造業的優勢。
4、從資源優勢中受益,擴大戰略優勢
低碳經濟開辟了中國與發達國家競爭的另一競技場。雖然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爭奪的緊迫性和激烈程度將由于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有所緩解,但發展新能源產品所需要的稀有金屬的爭奪將愈演愈烈。發達國家在全力以赴的發展低碳經濟時,面臨的一個不確定前景是如何確保在混合動力車、電動車、數字家電、充電電池、節能環保產品等領域需求很大的稀有金屬得到穩定供應。美國地質調查確認了11種對美國非常重要但供應的脆弱性也很明顯的礦產品,其中5種美國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所有這些礦產品是生產替代能源、電池、通訊產品必不可少的。中國是某些稀有金屬儲量相對豐富的國家,美國生產太陽能光電板所用的鎵99%依賴進口,40%來自中國。美國所憂慮的5種礦產品,中國至少是3種產品的世界主要供應國,特別是稀土元素,中國幾乎掌握著全球所有的供給。
但中國在利用這些資源方面存在技術不足的問題,使得這些資源大量以初級產品和初加工產品形式出口國外,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中國一直試圖加強在稀有金屬出口方面的管理,遏制盲目出口的勢頭,增強本國加工利用的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但中國的這一舉動受到歐美國家的指責,美國、歐盟已就中國稀有金屬出口政策是否違反多邊貿易規則問題向WTO提起上訴。中國與發達國家在稀有金屬貿易上的主導權之爭已經拉開序幕。中國需要做好應對工作,實際上,只有雙贏的解決辦法才是上策。
--------------------------------------------------------------------------------
[1]從1990年至2008年的18年中,中國從《氣候變化公約》下的唯一資金機制“全球環境基金”中共獲得贈款和贈款承諾僅4.19億美元。從私營部門投資(PSI)機制中獲得1650完美元的贈款。另外,歐洲投資銀行對華氣候變化框架貸款提供總額5億歐元的優惠資金。
(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