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東森新聞7日報道,全國人大代表、著名經濟專家林毅夫說:“我父親到臺灣是第六代,有將近兩百年時間,我個人到大陸來今年前后是30年,我回臺灣祭祖的愿望,應該講至少是跟父親一樣的。”然而,對臺灣當局來說,“林毅夫”這個名字卻格外“扎眼”。若干年前,當時還是“臺軍上尉”的林毅夫毅然泅海投奔大陸,臺當局將他的行為稱為“戰前投敵”。近日,臺“國防部”揚言,“絕對不會原諒”林毅夫等人的“不忠行為”,并將“依法”持續對其進行“通緝”。
被臺當局持續“通緝”只能“遙祭”雙親
據臺灣《自由時報》6日報道,在北京召開的兩會中,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對林毅夫公開當選大陸公職,臺當局“惱羞成怒”。據報道,臺“國防部”日前發表聲明稱,“絕對不會原諒軍人叛逃的不忠行為”。臺“國防部高級軍事法庭”曾于2002年以“投敵罪”,對林毅夫發出“通緝令”。在此次聲明中,“國防部”特別強調,他的“投敵”行為屬“繼續犯”,“國防部”將“依法追訴相關叛逃人士”,以前發布的通緝令“將持續有效”。臺“行政院陸委會”隨后也表示,將對臺籍人士出任大陸黨政軍職務進行了解,若確有此事,“定會依法處理”。
而林毅夫曾表示出任世銀副行長,也會關心臺灣經濟。“到世行工作以后,我會繼續關心大陸經濟發展、臺灣經濟發展,只要我力所能及范圍,我會做最大貢獻。”
父親過世時,不能回臺奔喪,是林毅夫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他的想法曾由代他回臺奔喪的妻子陳云英口中說出:“我愛臺灣,也愛大陸。” 在那個軍事對抗的年代,在金門當兵,可能因為站衛兵打瞌睡而被槍斃,可想而知林毅夫作為從前線“叛逃”的“臺軍”, 臺灣當局輿論恐怕很難接受他返鄉奔喪而不必負任何責任的作法,臺當局對于這些人的處罰也從不“手軟”。
1996年,林毅夫的母親不幸亡故,臺當局卻不允許他回臺送葬。2002年,林毅夫的父親逝世,他再度提出申請,臺“總統府”和“國防部”高官卻紛紛跳出來發表措辭嚴厲的談話,譴責其當年“叛國”、“投共”。時任“國防部長”的湯曜明發表聲明稱,林毅夫的行為“嚴重影響臺軍的形象和士氣”,要對他“不忠不義的叛逃行為”予以“最嚴厲譴責”,并將向所有官兵宣傳這起“叛逃案”。“國防部軍法司長”劉錦安則在“立法院”公開宣稱,林毅夫當年的行為,足夠判4個死刑。此后不久,“國防部高級軍事法庭檢察署”就以“投敵罪”對林發出“通緝令”。最終,林毅夫只得選擇在北京遙祭父親。
傳奇經歷,從泅海投奔大陸開始
林毅夫自從2月走馬上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后就是媒體追逐的焦點,此次臺“國防部”的聲明,更引起了人們對他傳奇經歷的興趣。
現年56歲的林毅夫原名林正義,出生在臺灣宜蘭,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1971年,他以優異成績考上臺灣大學,并因品學兼優被當局評為“臺灣十大杰出青年”。兩年后,他投筆從戎,加入臺灣陸軍。他的這一舉動被媒體競相報道,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甚至親自召見,稱贊他是“青年楷模”。1975年,林毅夫在臺灣政治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被派往金門284師任連長,成為“模范軍官”。戍守金門期間,他無數次隔海遠眺,越來越覺得中國富強的希望在大陸一邊,要為國家作貢獻,必須去大陸。
1979年5月的一個夜晚,林毅夫夾著兩個籃球,毅然跳入臺灣海峽,冒死游向大陸。到大陸后,他先是進入北京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接著又被派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獎得主舒爾茨教授并獲得博士學位。1987年,他成為改革開放后經濟界的“海歸”第一人。此后,他出任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并成為中央經濟決策的重要智囊。
“學者最大的榮耀是累死在書桌上”
據臺灣《今周刊》報道,三十多年前放棄臺大學籍投筆從戎,再由金門前線泅水叛逃,如今躋身成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彷佛都在“急切地和時間賽跑”。
他在宜蘭讀初中時,每天下課后,林毅夫都必須先回家喂豬;由于住家鄰近嘈雜的夜市,林毅夫匆促地吃完晚飯后,就先睡覺,到午夜十二點才起床念書,并一直念到第二天天亮。由于成績優異,初中畢業后,林毅夫獲得保送,直升宜蘭高中。林毅夫曾經說:“將軍最大的榮耀是戰死疆場,馬革裹尸;學者最大的榮耀是累死在書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