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08年12月12日,由《財經》雜志主辦的“《財經》年會2009:預測與戰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圖為 財經雜志社主編胡舒立。 中新社發 王辰 攝
“ 從事教育是一種全新的人生體驗”,原《財經》雜志主編胡舒立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發表就職演講時表示。胡舒立已正式到中山大學履新,擔任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大已正式簽發聘書,并與胡舒立簽約4年。胡舒立表示,目前學院最重要的工作是引進人才,通過海內外選拔,既要引進教學科研領軍人才,也要引進新聞界的實踐型人才。胡舒立還表示,將充分利用自己在業界的資源,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媒體,到媒體去學習鍛煉。
據 《北京日報》、《第一財經日報》報道, “中國證券界最危險女人”的去向終于塵埃落定。 19日下午,《財經》創始人胡舒立,正式接過了中山大學的聘書,成為中大傳設學院院長、博導,從“最敢說話”的媒體掌舵手,轉身成為一名“中大人”。
她在就職演說中直言自己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但她多次表示要與師生共勉,朝著新媒體的方向進發,將中大傳設學院打造成一流的傳播基地。
但在演講之余,胡舒立一直“微笑著沉默”,婉拒媒體的一切問題,連稱“還得好好想想”。即使在演講時,她也是照著稿子念,謹慎作風可見一斑。而中山大學也和她一起“玩低調”,表示暫時不就此接受任何媒體的任何采訪。
接受授牌“裝可愛”逗笑學生
19日下午,距離胡舒立就職演說暨學生見面會還有一個多鐘頭,中大東校區小禮堂內已被500多名學生擠得水泄不通。
下午4時,胡舒立在掌聲中步入會場。在介紹自己時,她起身,面向學生深深鞠躬。
率先舉行的是中大新聞中心數字媒體制作基地的授牌儀式。胡舒立進行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上臺接受授牌。當中大副書記李萍將牌匾交到她手中時,她假裝牌子在手很重的樣子,先是彎腰接住,隨后慢慢將牌匾舉起,直至高過頭頂。此舉引得掌聲雷動。而她,在放下牌匾時沖著臺下扮了個鬼臉,隨即開懷大笑。
緊接著,剛剛卸任的傳設學院前院長程煥文上臺主持。他介紹說:“今天上午11點,黃達人校長正式簽發聘書,聘任胡舒立為中大教授。今天下午3點,黨委副書記李萍送胡舒立上任,任命其為傳設學院院長。從今天起,胡舒立教授正式成為完完全全的‘中大人’。所以,媒體的各種猜測,同學們的各種疑問,應該到此為止。 ”
叫我一聲“舒立”
演講的最后,胡舒立笑著說:“我還想說兩件小事:第一是,過去我沒當過院長,現在大家都這么叫我,我很興奮。不過大家叫我什么都行,叫我一聲‘舒立’就行了。 ”臺下一陣掌聲襲來。
她說的第二件事情,是自己在中大有一個網頁——“胡舒立·我們網”,上面有個博客,“是我們《財經》前團隊成員的博客,這個博客不是個人的,而是共同博客,大家圍繞同一主題來寫。我歡迎同學們給我這個網投稿,以輕松的方式,探討公共話題”。
學生眼中的新院長
“太振奮了!舒立院長一直笑得很燦爛,她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聽完胡舒立的就職演講后,多名學生都對記者表示大受鼓舞,新院長上任第一天就拋出多個具體計劃,深得“民”心。
中大新聞系大四學生小江說,盡管見面會很短,也沒有提問的機會,但自己并沒有感到失望。 “胡院長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原本以為做財經新聞的人會很嚴肅,她卻一直笑得很燦爛。10多分鐘的演講很精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資深業界人士的專業素養。見面會上她的很多小細節,讓我覺得她是個活潑可愛的人,身邊的同學都覺得她很親切。 ”
傳設學院研一女生小楊說:“今天從外形上看,她比我想象中更加精干,同學們也在討論,感覺她像個孩子一樣,特別是舉牌子的時候。但因為她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傳媒人,就算再親切,還是有點距離感。 ”
大三學生小敏對胡院長的微笑印象深刻。她說:“臺上臺下,她都微笑著,說話的聲音不大,卻很有親和力,身材小巧,卻很可愛,看上去完全不像是1953年出生的人。因此,大家絲毫未吝惜自己的掌聲,傳設院的學生都好像看到了未來的希望似的,從始至終都很興奮。 ”
“辦一流的新媒體教育基地”
在胡舒立發表就職演說時,掌聲不斷。
“我首先感謝中大大學,讓我在經過近30年的媒體生涯后,有機會進入圣潔的校園。我還感謝前任院長所做的所有工作。 ”胡舒立說,教育是她涉足的全新領域,充滿挑戰,教育也是百年大計,責任重大。“我現在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
“學院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色,就是新媒體教育。這是非常有遠見的,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今后我們共同努力往前走的方向。眾所周知,傳媒界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網絡化和新媒體的沖擊,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挑戰是歷史性、根本性的。以讀者、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為特點的新媒體,是傳媒界發展的趨勢。只有真正融入新媒體,學習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所以我認為,新媒體是我們的機遇,我本人過去、現在、將來,都會在這方面探索和努力,將學院辦成一流的新媒體教育基地! ”
“使中大傳設學院脫穎而出”
她說:“我作為一個剛剛步入新聞教育領域的院長、教授、博導,我明白我現在還在一個初步的學習階段。在未來一年,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繼承,并在此基礎上發揚。目前,我具體想到的事情,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是引進教書的人才。通過海內外選拔,既引進在教學科研領域的頂尖人才,也引進在新聞界、新媒體界建立豐功偉績的實踐型人才。現在學院有38名教職員工、28名教授教師,這樣的人才對應1000多名學生是不夠的。我們非常珍惜已有的人才,但還得引進人才,尤其是學科帶頭人。 ”
她說,第二件可以開始做的事情,是依靠她在業界的資源,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媒體,到媒體去學習鍛煉,這個計劃正在構筑之中。初步計劃在北京建立實習基地,通過獎學金的形式,選拔優秀的學生到媒體實習。而從明年開始,還計劃推出“中大傳媒大講堂”,邀請新媒體界創業、經營、采編、投資等精英人才,介紹他們的經驗,探討傳媒界的前沿問題。
胡舒立最后說道,“我將與廣大師生共勉,努力使中大傳設學院脫穎而出,成為一流的傳播學教學基地。也希望大家盡可能多地幫助我,指正我,共同實現這個美好愿望。 ”
-成長歷程
10年《財經》路
胡舒立,祖籍浙江省上虞市豐惠人,她的大外公便是著名鄉賢、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愈之,是我國新聞出版界的開拓者;她的外公胡仲持,也是一位著名鄉賢、新聞出版界的老前輩。無獨有偶,胡舒立的母親也從事新聞工作,曾任《工人日報》編輯。可以這么說,胡舒立的血液里,流淌著新聞工作者特有的遺傳基因。
胡舒立今年55歲,少女時代曾在山西農村插過隊,顛沛流離的艱苦生活,使這位既是農民又是戰士的少女過早地開始獨立,在她身上絲毫沒有傳統知識分子常有的迂腐和清高,有的是“社會平等意識”和對社會生活底蘊細致入微的觀察力。
1978年高考,她報考北京大學中文系,正逢重建中國人民大學,學校特別從考入北大中文系的學生中挑選出一批優秀生,而胡舒立正是其中一位。這樣一來,她陰差陽錯地從中文調入新聞,成了她一次別無選擇的選擇。
1982年,胡舒立進入《工人日報》國內部當了一名記者,第一篇文章便是1985年關于河北省華北油田的揭露性報道。她的新聞勇氣一下子為世人矚目。后來通過她的努力,在業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接觸中不乏商界名人,開始有人正式或開玩笑邀她下海,甚至提出職位安排,但胡舒立沒有動心。她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我還是干新聞吧! ”
1985年,美國一家民間機構——世界新聞研究所邀請她,到美國進行為期5個月的訪問;1987年的8月,胡舒立拒絕了在洛杉磯一家報紙的工作機會,回國。
“世界新聞研究所”全稱叫word pressinstitute,簡稱WPI,至今已經有48年歷史,到2008年一共邀請過94個國家共500人到美國“訪問”,中國至今除胡舒立外,還有一個叫吳昌華的女士1993年“受邀訪問”過,吳昌華現任由匯豐銀行等40多家國際“民間組織”發起的“非政府機構”世界氣候機關中國區的總裁。
按照這個“民間機構”的受邀標準,申請者必須提交五方面材料來證明自己具有潛在的領導能力:5年以上全職新聞工作經歷;流利的英語;幾篇發表的文章;3封推薦函;3個以上的工作范本。
胡舒立1992年從任職10年的《工人日報》到第一家民營報紙《中華工商時報》任編輯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國華盛頓接受外國記者中心(COFJ)的專業培訓;1994年,胡舒立赴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研讀發展經濟學;1995年,她獲得COFJ頒發的“杰出新聞記者獎”;1998年《財經》創刊,胡舒立任主編;2001年,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50位 “亞洲之星”之一;2004年,美國世界HR實驗室評價她為“中國最具價值的財經記者”。
2009年的初冬,北京下第一場雪的時候,胡舒立正式離開了她奮斗10年的《財經》。 “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在一家好媒體里當記者。因為沒有好編輯,所以我才做部主任;因為沒有好主編,我才自己做主編;因為沒有滿意的平臺,我才出來辦《財經》”。
在11月26日晚舉行的第七屆全球華人企業領袖頒獎上,胡舒立獲得2009年全球華人企業領袖——杰出傳媒領袖獎。這是其離職《財經》后首次出現在公眾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