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王長勝:
謝謝楊中川秘書長。下面請海城市周市長就海城市“三化并舉”協調發展為主題發言。大家歡迎!
周曉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這次海城能夠在北京參加“第九屆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論壇”感到非常榮幸,借此機會也向中城委員會各位領導多年來給予的指導和科學評價表示衷心的感謝。
海城是遼南交通樞紐、中國縣域百強、世界菱鎂之都,全境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下轄海西新城、騰鰲新城、析木新城、牛莊新市鎮“三城一市鎮”,常住人口130萬。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海城堅持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三化并舉”,著力破解土地、資金、城鄉二元結構“三大瓶頸”,實現了城鄉面貌、主導產業、人民生活“三個新變化”,走出了一條縣域科協發展、持續發展、幸福發展新路。先后入選2011縣域中國經濟十大領軍城市,連續三年贏得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四項殊榮,榮獲2011縣級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
回顧海城的發展歷程,歸結起來就是勇立潮頭,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實踐的過程,就是土地、資金、城鄉二元結構“三大瓶頸”不斷得到破解的過程,就是農業現代化、工業新型化、農村城鎮化“三化并舉”不斷普及深化的過程。
一、解放思想,創新實踐。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海城發展的一條基本經驗。近年來,針對海城發展速度放緩,發展活力降低的實際,我們適時提出了牢固樹立稅源經濟、體驗經濟、民本思想“三種理念”,全力推進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轉變、海城投資向投資海城轉變、敢為人先向善為人先轉變、存量資源向發展資本轉變、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鎮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六個轉變”的全新發展思路,明確了發展目標,確立了發展重點,理清了發展路徑,“六個轉變”的深入實施,使海城步入了新一輪還有好又快發展的高速增長期。
二、破解瓶頸,掃清障礙。近年來海城堅持以改革為手段,以創新為驅動,圍繞土地、資金、城鄉二元結構三大瓶頸,全力實施“解套工程”。
第一是破解土地瓶頸。主要抓了五要:向規范土地市場要空間。組建了海城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嚴格落實土地公開掛牌出讓,禁止企業和個人手拉手交易土地,有效整合了建設用地資源。深入實施了以土地和建筑開發市場為主的五大市場專項整治,有效遏制了違法用地行為,為重點項目建設贏得了空間。向村屯征收要空間。在充分尊重被征收村屯群眾意愿和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的基礎上,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政府統一組織,圍繞新城新市鎮城鎮建設和二三產業用地問題,累計征收村屯50個,騰出建設用地12.1平方公里。特別是通過實施征收村屯原地建設工業園區的辦法,解決了騰鰲鋼材深加工和牌樓鎂制品加工等重點園區項目建設用地問題。向集約節約用地要空間。在嚴格控制項目建設容積率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土地批后管理,依法收回批而未用閑置用地、廢棄磚廠、閑置工廠以及整理廢棄的采礦用地等,累計整理土地7平方公里。向增減掛鉤要空間。圍繞新城新市鎮發展建設,啟動了5個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全部完成后可解決建新用地3.5平方公里。向爭取上級支持要空間。積極爭取近來用地指標,圍繞重點園區和重點項目建設,上跑國家、省市相關部門爭取建設用地指標,近幾年,全市年均爭取建設用地指標1平方公里左右。
第二是破解資金瓶頸。重點抓了“四個一點”:充分利用投資商資金,借一點。實行政府主導、毛地招商、借錢拆遷、凈地出讓,既解決了政府凈地出讓前期拆遷資金不足問題,又保證了國有土地的出讓價值。同時,對于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采用BT、代建制等方式建設,既保證了重點項目的如期開工建設,又解決了政府自有資金不足問題。充分利用金融資本,貸一點。利用銀行、債券公司等多個平臺,積極爭取金融資本,解決地方建設資金不足問題。近年來,全市累計爭取農發行、開行等金融單位城市建設貸款13.1億元,特別是在東北縣級成功首發地債8億元,走出了破解縣域經濟瓶頸的新路。充分顯化土地價值,收一點。組建完善了海城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全面落實了政府拆遷、凈地公開掛牌出讓制度,禁止了企業和個人手拉手交易土地行為,嚴格清理和控制土壤出讓方面的招商優惠政策,實現了土地市場公平競爭和國有土地價值最大化。政府在土地出讓方面的凈收益全部用于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使城鄉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充分節約財政開支,省一點。堅持開源和節流并重,建立和落實了政府投資項目公開招標、政府購置公開采購以及政府投資項目“一部四制”和“四分離”制度,最大限度堅持的節約了政府開支,最大限度的顯化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