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號飛船主著陸場,擔負向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實時傳輸圖像任務的光學實況記錄儀系統已做好準備。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9月26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號飛船主著陸場,各種儀器儀表運轉正常。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9月26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號飛船主著陸場,空中搜救分隊的直升機轉場至回收任務待命區。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新華網內蒙古四子王旗9月28日電(記者吳獻、李澤兵)9月28日,舉世矚目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在內蒙古草原成功著陸,人們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四子王旗,擁有廣袤草原、歷史悠久的四子王旗也因此成為人們倍加關注的地方。
神一至神七成功著陸地
在載人航天飛行中,為了確保航天員和航天器安全順利返回地面,都要建設相應的著陸場。世界各航天大國根據各自的國情和載人航天工程的特點建設了適合本國載人航天器返回的著陸場。作為我國神舟飛船的主著陸場,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同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主著陸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俄羅斯載人航天主著陸場等都是世界著名的航天著陸場。
位于內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海拔1000-1200米,地勢平坦開闊,人煙稀少。主著陸場區域屬沙質草原,坡度、坡長都很小,有利于飛船平穩著陸。這里地域開闊、空氣能見度高,有利于搜救人員對航天員的快速救援,因此成為我國神舟飛船著陸的首選地。我國的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飛船,都在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成功著陸。
也許有花木蘭從軍的足跡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一首《木蘭辭》,傳唱到如今。而據考證,女扮男裝的巾幗英雄花木蘭,當時從軍就在北魏時期的四子王旗境南一帶。專家說,四子王草原曾經上演過無數精彩的歷史故事。四子王旗現轄地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這里歷史久遠,具有深厚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
據考古資料記載,早在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就有古人類在這塊水草豐美的草原上生活。西漢時,匈奴在這兒建立了政府機關“中部單于庭”。后來,四子王旗地域又為鮮卑所有。再經隋唐、金代、元朝政權更迭,到明朝末年,清軍將這塊沃土賜予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撒爾的第15代嫡孫腦音泰。
腦音泰把這片草原交給四個兒子分而治之,就產生了四子王旗最早的稱謂——四子部落,即“四個孩子的部落”,迄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1649年,四子部落正式置旗,稱四子部落郡王旗。1950年4月1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成立。
四子王旗面積25513平方公里,其中牧區占81%,總人口21萬人,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全長104公里。這里牛羊百萬,良田萬頃,地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豐富的風電資源。
風光引得游人來
每年夏季,眾多的游客云集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而這些游客大多都會到距離不遠的四子王旗瀏覽草原風光,體驗蒙古風情。
近年來,內蒙古旅游那達幕大會每年都在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舉行,騎馬、射箭、祭敖包、博克等娛樂項目和極具特色的表演讓游人們流連忘返。據了解,四子王旗正在加快開發一大批特色旅游景點。現在已有國家4A級的旅游景區一處,其他大小旅游景點12處。
據了解,歷史上四子王旗擁有“草過于馬背,擇水而棲,擇沃而耕,水草肥美”的優良牧場,“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當時四子王旗草原風光的真實寫照。但在日甚一日的草原生態惡化中,這種如詩如畫的草原盛景也曾幾乎喪失殆盡。近些年來,為了讓四子王旗草原重煥勃勃生機,四子王旗人民吹響了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的號角。如今,四子王旗草原一到夏季綠波如毯,生機盎然。這兩天,在神七主著陸場--四子王旗中北部的紅格爾,就能看到藍天白云、草原茫茫的壯美景象。
|